大蜀山是合肥城区内最高点,也是郊唯一一座大山,这里成为市民登高远眺的场所。

登山而望,风景尽收眼底。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修剪挡住风景的树木”。对此建议,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回复是“婉拒”。

记者留意到,类似这种建议并不是网友第一次提出,政府部门每次回复的态度基本类似。“尽可能减少对现状树木的影响,希望广大市民理解。”

修剪树枝看似是一件小事,为何管理单位一再作出“婉拒回复”?这背后有何故事和原因。昨天,记者走进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探访。

风景被挡 网友建议修剪大蜀山树木

10月20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回复了一位网友的建议。这条“婉拒式”的回复,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原来,有网友留言反映:“合肥大蜀山风景被树木挡住,建议将上方树木减少,使风光尽收眼底。”

针对这一建议,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回复: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系大别山余脉,由火山喷发而成。山体地质条件特殊,山顶土层薄、温度低、失水快,树木生长缓慢,经多年精心管护形成了现存较好的林相景观效果。在公园管理过程中,市林园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上”的原则,在沿路适时开展必要的养护修剪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林相现状的破坏。

记者留意到,因大蜀山树木遮挡风景,曾多次有网友提出“修剪树木”或“建观景台”等建议:

今年8月,有网友在合肥“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留言,每次登上山顶俯瞰合肥主城区全景,山顶上总是被周边的杂乱树枝挡住视线,建议在大蜀山设置山顶玻璃栈道或观光台。

2019年7月,有网友在合肥“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留言,建议在大蜀山建一个高观景台,称现在的台无法看见合肥全景,都被树木遮挡……

对于这类建议,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回复态度基本类似——“婉拒”,并提到“在适时开展必要养护修剪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现状树木的影响,希望广大市民理解”。

官方“婉拒”

尽量保持大蜀山原生态

修剪几棵树木的枝叶,以便游客更好观景。这一建议,看似并不过分,为何官方回复态度都是“婉拒”呢?

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环境管理科科长王南忠参与了这一“回复”的起草。在收到网友建议后,他特意爬了一趟大蜀山,来到网友观景的地方看了又看。在经过现场勘查、电话回访、集体讨论、申报上级等程序后,最终作出这个“婉拒”回复。

“当时我来到网友提到的位置,从那个角度望去,树枝确实挡住了视线,可只要下一个台阶或换一个角度,视野也还是可以的。”王南忠说。

“视角”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他解释“婉拒”的根本原因在于“尽量保持大蜀山的原生态”。

大蜀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5000亩,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大蜀山一环东侧(蜀峰湾体育公园、南湖公园)、大蜀山山体部分和西扩景区。

“大蜀山山体为核心生态保育区,我们在管护时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以保持树木的自然景观与风貌为管理原则。”王南忠说,作为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蜀山主体山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体系,对树木过多人工修剪都可能会影响到鸟儿筑巢、松鼠觅食等其他生物,破坏了森林原生态。

除了修剪树木的诉求,王南忠说,年来一些市民提出过摩托车上山、摊贩游商、建儿童乐园和雕像等诉求,但对主山体的管护,一直秉持着“不大搞”的“生态优先,保护为上”原则。

特殊地质

让每一棵树的生长都不易

行走在满山满林的绿树间,可能许多市民想不到,其实对树木来说,大蜀山山体的自然生长条件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艰难”。

“在大蜀山上种活一棵树太难了。”谈起网友建议修剪树木一事,王南忠不由发出感慨“修剪容易,长成很难”。

1993年,18岁的王南忠毕业后就来到了大蜀山,30年的园林管理工作,他太了解大蜀山每一棵树木的“不容易”。

在上世纪30年代,日军进犯合肥的时候,大蜀山曾被放火烧过,现在看见的树木,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补植的人工林。

“大蜀山主体是一座死火山,山顶土层薄,土层下面是岩石,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树木生长缓慢。”王南忠说,所以在大蜀山人们很难见到粗壮大树,最粗的树胸径约70厘米,很多树种了十多年,依然是碗口大小,就算是克服自然条件长成了大树,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叶子也不茂盛。

在大蜀山山顶处有一片冬青树和三角枫,这是2006年大蜀山实施“索道撤除复绿工程”时,王南忠带领工人们种下的。

“车辆开不到山顶,我们就用小推车运土,用水桶挑水,每种植一棵树都不容易,不少树种下又不能成活,反复补植四五遍。”王南忠说,就算是现在,给山顶树木浇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体有坡度,每次运水上山,水只能装半桶满,再用水管给树木补水。”王南忠说,在大蜀山存活下来的每一棵树,背后都经过了大自然的严格考验,也是多年精心管护才有的效果。

如今,大蜀山山顶已被绿植覆盖,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它与周边的紫蓬山、董铺水库等共同构筑起合肥市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城市“绿肺”功能。

森林覆盖率达95%

拥有植物133科756种

2013年1月25日,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合肥大蜀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大蜀山主山体部分属于生态核心保护区,对于主山体环境的维护管治,有着非常严格的原则。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对树木进行修剪?“对于大蜀山山体树木的修剪,我们一直是很慎重。”王南忠表示。

记者从大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获悉,修剪主山体树木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考虑诉求实际情况,当树木出现断裂情况会涉及人身安全时,管理人员会及时处置修剪或打支撑等,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大蜀山山体树木基本不修剪,保持树木自然冠形,如修剪,只会去除道路、广场沿线树木的枯死枝、断枝、病虫枝、下垂枝等;三是不采取成片或高强度短截修剪树木,如这样会导致光秃秃一片,景观甚是难看;四是根据树木生物学特修剪。

“像麻栎树、构树、刺槐等树种,修剪过后,在山顶难以发枝,容易造成枯死,所以一般不去对它们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王南忠说。

经过多年精心管护,大蜀山绿树比例逐年增加,森林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据粗略统计:大蜀山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鱼类资源3目5科23种;两栖爬行动物6科16种;鸟类15目39科116种;植物133科756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满足市民对园林的需求,除大蜀山山体部分外,在东西两侧都建有城市园林。其中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扩建休闲区(西扩景区),占地面积5180亩,采取“造林方式”进行绿化保护,开创了合肥绿化建设又一新举措。

人物故事

观鸟爱好者:在大蜀山遇见更多新鸟种

每年的5—6月是最适合在大蜀山观鸟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一队手持望远镜的青年学生,结伴寻鸟。走在山间林道,驻足细听,便可闻见各种鸟类的清晰啼叫。

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虞磊向记者介绍,截至2019年数据统计,大蜀山中上百种鸟类,约占合肥市整体鸟类的2/3。

“大蜀山的总体生态环境是处于一个十分稳定的状态,植被覆盖率一直在增长。山中物种也比较丰富,市民在山中游览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松鼠。”虞磊说。

说起观鸟故事,虞磊想起2010年在大蜀山第一次看到仙八色鸫的回忆。“当时我正带着一队鸟友走在路上,突然听见一阵没有听过的鸟叫声,过去林间一看,远远看到一只蓝色的鸟,疑惑林间怎么会有翠鸟。缓缓靠后,才发现,是一只仙八色鸫,当时非常地意外和高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教授黄丽华是一个有着7年观鸟经验的鸟友。谈起年来大蜀山的变化,她表示:“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也让鸟儿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就拿黑脸噪鹛来说,几年前还是‘见首不见尾’,去大蜀山很多次,也难得见一次其尊容,现在遇见率是相当的高了!”

记者手记

“观景”与“生态” 我们选择后者!

年来合肥城市公园越来越多,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市民身边不乏修剪得宜的城市园林绿植,但像大蜀山这种充满野趣、原生态的场所却是城市唯一。

大蜀山山体树木的“剪与不剪”以及“如何修剪”,看似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人们在“观景”与“生态”之间的选择。

网友提出修剪树木诉求,是为了能在合肥最高点更好欣赏城市美景;园林部门在实地勘查和讨论后,作出“尽可能减少对林相现状的破坏”的婉拒回复,是为了保持大蜀山的原生态。在这“一诉一回”之间,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相处原则。

“观景”是建立“有景”的基础上,大蜀山的特殊地质,让这里的一树一叶都来之不易,大蜀山需要管理者的精心呵护,更需要城市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守护合肥市区的这一块“翡翠绿”,更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治理一座山,可窥见合肥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优先,保护为上”是管护大蜀山原则,也是合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打造生态名城的生动实践。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袁兵 见记者 谢蕾 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