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1月1日消息,针对网民反映“孩子班上一名高个子残疾儿童存在安全隐患,造成许多孩子心理阴影,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学”的留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回复称,适龄残疾儿童学生享有公受教育的权利。

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落实,全国各地特殊教育普及水全面提升,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改进。残障儿童受教育经历了过去的“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如今很多地区实现了“上好学”的目标。但在推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普通学校在安置残障儿童过程中产生的家校矛盾对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智慧带来了挑战。

残障儿童就读普通学校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凸显出学校、家长、学生对残障个体的了解接纳、包容度不够,缺乏共识的问题。没有共识,往往是因为缺少常识。很多家长、学生时不接触、不了解残疾人,难免会对残疾人的外貌、行为方式等产生偏见、误解,甚至恐惧、歧视……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残疾问题,就会发现没有残疾,只有差异。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不可选择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受限的、不完美的,我们都需要被接纳包容。

因此,建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共享发展的儿童友好型学校、社区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元的世界最应该达成的共识,也是学校推进融合教育,与家长、社区成为教育合伙人的起点。儿童友好型学校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参与感、归属感,让每个儿童都有安全感,让他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学校既有为了“每一个”儿童的教育情怀,更有为了“这一个”儿童的教育行动。

践行融合教育,是儿童友好型学校的重要内涵。学校应改良教育生态,将特殊需要儿童的差异视为珍贵的育人资源,创建包容接纳的文化氛围,引导普通儿童在与特殊同伴相处的过程中认识到个体的独特和差异,学会友爱互助,同理他人,为他们成年后面对开放多元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校教师应尊重并欣赏儿童的个别差异,用多元而弹的角度思考学生的课程、教学及评价,为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支持。当融合教育真实发生,丰富的是成长中的所有儿童心灵,提升的是教师师德和专业能力,发挥的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作用。

特殊儿童家长在学生入学前,有必要与学校、家长委员会做好沟通,让孩子及时获得支持。其次,家长要理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确实会影响到集体教学或同伴的,要向其他家长作出解释,配合学校共同维护校园秩序。同时,家长要加强孩子的融合技能训练,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

儿童友好型学校赋能融合教育还依赖于广泛的社会文化接纳。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整合功能,能为融合教育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在社区环境中,可灵活开展融合理念宣导活动;利用社区配套的医疗资源,可协助进行特殊儿童筛查、康复训练服务;社区组织的各类职业与技能培训,能为特殊需要儿童的终身学提供机会。

儿童友好型学校在于营造一种社会环境,通过扬长教育,使每个儿童个充分发展,使其障碍最小化,潜能最大化,与外界的契合最优化,从而让每个儿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校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