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忙,家里老人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听说这里有儿保医生,把孩子放在这里比较放心。”昨天一早8点,果果妈妈就把两岁女儿送进了家门口的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海贝托育园。去年2021年5月,海贝托育园与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育结合”合作协议,成立“阳光宝贝照护工作室”,率先在全市试点“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
共富路上,浙有善育。今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第三年被列入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截至7月底,全市1026家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已实现儿童保健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入托四个月,两岁儿子叫出第一声“妈妈”
“儿子现在各方面更好了,会唱儿歌,还交了不少好朋友。”每隔一段时间,李女士就会向老师报喜。去年,当两岁的儿子睿睿(化名)刚进海贝托育园时,语言发育还有些迟缓,夫妻俩很着急,“其他孩子都会唱儿歌了,我们儿子还不会说两个字的叠词,总是把‘妈妈’叫成‘妈’。”
入托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园区老师和工作室医生为睿睿制定了个性化、一对一的语言训练方案。4个月后有了成效,睿睿叫出了第一声“妈妈”。看着终于追赶上同龄人,达到语言发展标准线的儿子,李女士喜极而泣。
在“医育结合”服务模式下,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科学的照护?上城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归纳为四个“一”:一套生长发育检测、一系列家长讲座、一个签约家庭医生、一套儿童健康手册,同时享有上级医院精准转诊服务。依托杭州市妇幼医共体联盟,工作室定期邀请市级专家下沉互动,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便捷、优质的儿童保健服务。
“我们发现睿睿家里还有个姐姐,平时常通过电子产品听故事。我们与家长沟通,建议多给孩子讲讲绘本故事,增进亲子阅读陪伴,同时鼓励睿睿多参与语言类活动,多说话。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进步非常明显。”海贝托育园副园长严颖说,目前托育园共有40多个孩子,年龄集中在2—3岁。专业医生进驻后,不仅能给老师进行专业的育儿培训,还能为家长传授科学照护知识,每月为小朋友进行一次体检、体测等。
一站式育儿,让“最柔软的群体”享受科学呵护
0—3岁婴幼儿是“最柔软的群体”,把这一群体养育好,事关千家万户。为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市卫生健康委从营养、卫生、安全、回应性照护和学习机会等方面强化“医育结合”,在养育风险、婴幼儿生长发育等方面为照护者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及干预,打造“浙有善育”杭州样本。婴幼儿家庭的科学养育需求,能在家门口得到一站式服务。
今年2月,市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推进杭州市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工作的通知》,在国内率先探索“医育结合”的制度建设,以“科学化、规范化、智慧化”为引领,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建立儿童保健人员派驻托育机构兼职健康指导员制度,每两个月至少到辖区托育机构实地指导1次,推进健康管理、发育筛查、托育服务和家庭养育支持等业务协同、融合发展。据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统计,自从试点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1026家(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496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已实现儿童保健人员签约服务全覆盖。
民生工程进行时,安心托育暖人心。除入驻托育机构外,儿童保健医生还走进婴幼儿成长驿站。
“截至今年7月底,杭州市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304家,镇街覆盖率70%。”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提到,其中萧山区卫健局牵头组建了一支由37名儿科和儿童保健医生组成的专业婴幼儿照护服务讲师团,并为每个婴幼儿成长驿站配备了一名儿童保健签约医师,让婴幼儿照护更科学精细;临平区搭建“131”育儿服务网,抽调33名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专业人员,实现60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全覆盖,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持续化、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潘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