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浙江杭州,春风荡漾,万物生长。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坐落于度电产值超过50元每千瓦时的滨江高新技术中心。园区汇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领域的高成长性中小型科技企业,年轻的面孔随处可见。园区内4幢主体建筑本身也充满“智慧因子”,更显朝气蓬勃。
安装在地下车库横梁上的无线智慧物联网关能实时监测感应人流量、车流量。车库的700盏照明灯按照最节能的方式自动启停。
搭乘上行电梯来到办公区,只见过道走廊上也安装了无线智慧物联网关,确保办公区的温湿度、照明等随时自动调节,打造适宜又低碳的工作环境。窗户上的感应器通过判断窗户开关状态自动调节空调通风模式,减少电能浪费。为园区注入“智慧因子”的是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2021年启动建设的滨江绿色低碳办公园区工程。这一工程也被纳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综合示范项目——杭州泛亚运都市级低碳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工程,成为“能源大脑示范实景、源网荷储广域互动示范实景、工业园区综合能效示范实景、电能碳一张图示范实景”四个综合示范实景之一。
(资料图)
以园区C座大楼为例,这里的106台智慧空调、76台智能灯控、107台远程表计、129台传感终端的数据信息,已全部接入由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园低碳数智运营平台。大楼物业管理人员和电网员工通过平台的“一键响应”功能实现空调、照明灯等楼宇主要设备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控制,实时掌握楼宇用能情况。
数据显示,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整体节能效率达到18.6%。2022年夏天,园区C座大楼参与了国网浙江电力发出的需求响应演练邀约,通过关闭不必要照明设备、调整空调温度,降低用电负荷703.22千瓦,实现与电网的双向互动。
“小改变”也能撬动“大效益”。仅从滨江区范围看,按照已改造项目最低节电水平计算,区内400座大型楼宇都改造到位后,预计每年至少可节约电量4.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
“在不进行大规模电网建设的情况下,加强网荷互动,提高绿色低碳用能水平,将成为城市用能发展的新特点。推动楼宇节能改造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并将其推广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拓展服务班班长徐川子说。
杭州是典型的“能耗大市、资源小市”,外来电占比一度接近80%,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外来电比例超过了90%,亟须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全社会能效水平。都市作为能源受端的典型形态,是国网浙江电力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浙江“在受端大电网与分布式、微电网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前作示范”要求的重要展现场景之一。
泛亚运都市级低碳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工程选取极具杭州都市特征的城市核心区作为先行示范区。该区域以钱塘江为轴,聚合了杭州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高新技术中心、文体中心、产业聚集中心,区域生产总值超4600亿元。区域能源具有安全可靠性、消费聚集性、结构多样性、供应依赖性、转型紧迫性等典型特征,是杭州当前与未来能源形态的高度浓缩。
“在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新一线城市杭州,谋划代表都市能源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杭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发展策划部主任徐祥海介绍,泛亚运都市级低碳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工程着力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所面临的即时感知能力不足、源网荷储互动能力不强、智慧决策能力不强等问题,将推动系统变革、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
萧山有源微电网群、进一步增强萧山南部和富阳等区域供电可靠性的世界首个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钱塘亚运氢能低碳项目等陆续建成,5G电力示范等关键技术不断攻关,“双碳大脑”全景碳流量管控平台上线……杭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践持续推进。
随着2022年杭州亚运电力保障进入实战阶段,这些实践的成效将得到进一步检验。
在4月即将陆续开启的亚运测试赛上,亚运保电数智人工智能助手“米特”将小试牛刀。
杭州供电公司的亚运“零碳工程师”们借助“双碳大脑”全景碳流量管控平台,可精准掌握亚运场馆用能情况,给出更优降碳诊断方案。
钱塘江入海口的风吹进企业园区的生产线,阳光点亮奥体中心“大莲花”的灯,杭州亚运绿电交易量已突破5亿千瓦时……绿色能源赋能,今日钱塘自是一派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