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临,粽子诱人的香气,使得许多人垂涎欲滴。然而,对于像张女士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个传统节日却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

张女士来自广东,几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为了控制血糖,她始终坚持按时服用降糖药,并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甚至连一口甜食都不敢尝试。由于饮食过于清淡,她在过去的几年里瘦了十几斤,身体虚弱,行走无力,头重脚轻,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端午节,面对亲戚朋友们的盛情邀请,是与朋友相聚,共同享用美味的粽子,还是忍痛拒绝,避免血糖升高?

糖尿病不能吃粽子?


【资料图】

每逢端午,总有“甜粽党”和“咸粽党”进行比拼。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咸粽还是甜粽,升糖指数(GI)都比较高。因为粽子的主要原料通常都是糯米,而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那么,是不是糖尿病人就得与粽子说再见呢?

实际上,答案是“未必”。糖尿病防控管理中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完全避免主食。主食其实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摄入主食才能保证大脑能源供给。如果完全不摄入主食,人体可能会出现乏力、暴躁、低血糖、昏厥等症状。因此,在控制摄入总能量的前提下,适当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是必要的。医生通常建议,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也就是说糖尿病人需要控制粽子的摄入量,避免引起血糖波动,尽量避免吃太甜的粽子。此外,搭配的饮食元素应以低油(小于25克/天)、低盐(小于5克/天)为宜,多吃绿色蔬菜。

饮食、药物全周期、全过程调节血糖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4亿的糖尿病患者,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2.8%。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教授阐述了糖尿病发病的几个主要原因。除了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之外,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以及营养过剩和体力劳动的减少,都是导致糖尿病多发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合理的饮食控制,严格的药物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在糖尿病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其独特优势。西医的治疗方式疗效快速、直接,对疾病进行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中医虽无法靶向治疗,却具有整体调节优势。中医药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症状,延缓和治疗并发症,而且还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且副作用小。

从“脾”论治改善血糖波动

糖尿病在中医学上被称为“消渴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医籍《黄帝内经》已对“消渴症”有过详尽的论述,包括其病名、症状及治疗方法。中医络病理论提出从“脾”论治消渴病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之本,为脾气亏虚运化不足而引起的水谷精微在输布和利用中的紊乱和不平衡状态,主要治则应为“补益络气、健脾运津”。

津力达颗粒正是应用络病理论探讨消渴(糖尿病)发病规律与治疗指导研发的专利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重作用机制的特点,可以调节升糖激素和胰岛素的平衡,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平稳降低血糖水平。它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多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结果,津力达颗粒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糖尿病前期使用,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用于2型糖尿病,可平稳降糖、促进达标,减缓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口干、口渴、便秘、乏力等症状;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脂代谢异常或肥胖时使用,可以改善脂代谢异常,增加棕色脂肪的活性,减少白色脂肪的堆积,帮助患者减轻体重;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早期肾损害,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肾损害的风险;此外,还能保护血管,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症状。

基于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显著疗效和大量研究证据,津力达颗粒先后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020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多部指南、共识列为推荐用药。

端午节期间,糖尿病患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以节制的态度享受节日美食。除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外,“糖友”们可以结合自身血糖控制情况,积极预防,科学治疗,健康过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