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每个人敬而远之的话题,但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远。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全国一年癌症新发病例406万,新增癌症死亡病例241万。

作为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承办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的专家团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身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字号”科普行动中。如何做好这场科普行动?怎样筑起防癌、抗癌第一道防线?日前,记者专访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癌症中心)党委书记程向东。

本届CCO科普行动有什么看点? “1+1+N”:“三圈”覆盖全国 首创数字科普馆

“本届中国肿瘤学大会继续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主题,将努力创造四个‘最’——在历届大会中参会人数最多、会场规模最大、学术质量最高、社会影响最广。”六月初夏,程向东向全国肿瘤届专家学者发出“杭州之约”。

2021年,经过多轮考察、评审、综合评估后,中国抗癌协会将2022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的承办权交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手上。“大会落户杭州,这是城市吸引力的彰显,更是对我院在肿瘤防治领域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肯定。”程向东说。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四所肿瘤专科医院之一,浙江省肿瘤医院是我国最重要的肿瘤防治中心。一直以来,肿瘤防治科普的步伐未曾停歇。今年七月,“红船领航 健康强国”科普中国行在嘉兴南湖 “启航”后,更是在全国掀起了肿瘤防治科普的高潮。

在程向东的手机中,不断有全国各地的老患者发来科普行动的视频和画面。“当年要是家门口就有专家来筛查肿瘤,我这毛病能再早点发现!”这是病人老金的感叹。

作为在肿瘤外科耕耘了三十余年的医生,程向东深切感受到了患者一条命一个家的痛与悔,以及肿瘤科普与筛查的重要意义,“这届CCO不仅是一次会议,肿瘤防治贯穿着‘防、筛、诊、治、康’全过程,五个环节需整合出力,但真正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关口前移更重要。”

程向东将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科普系列行动概括为“1+1+N”。“第一个‘1’,是一场肿瘤防治大型科普活动,就是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2022CCO科普中国行,我们从嘉兴南湖启航,要覆盖三个圈:第一圈为浙江省内90个区、县(重点支持26个山区县);第二圈是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覆盖地区和浙江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的省区相关地市州;第三圈是依托总会—省—市三级组织构架,93个专委会和青年理事会,从‘浙’出发,科普全国。”

“第二个‘1’,是要筹建全国首个肿瘤防治科普馆。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借力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化改革成果,建设肿瘤防治科普数字馆,在2022CCO科普大会时上线并对公众开放。第二步是建设肿瘤防治科普实体馆,作为2022CCO成果之一永久落户杭州,把浙江建设成肿瘤防治科普新高地。”

“‘N’是指推出20项肿瘤防治科普活动。如举办首届浙江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赛、开展肿瘤斗士动漫形象征集等,做到全种类、全覆盖、全时段、全流程传播,让肿瘤防治不留死角。”程向东说。

浙江省肿瘤发病有什么特点? 发病率:沿海高于内陆,肺、结直肠癌城市高于农村

每周一上午是程向东的门诊时间。他和团队医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家属解释病情,患者临走时他们总要提醒一句:如果身边有人得了胃癌,家属一定要记得做消化道肿瘤筛查。“肿瘤不是遗传性疾病,但肿瘤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有两人以上得消化道肿瘤,就要警惕,及时做消化道肿瘤筛查。”程向东说。

“浙江省癌症中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55%,死亡率却比全国低11.65%,‘一高一低’表明浙江省肿瘤患者得到较好诊治,发病前10位的癌症分别是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肝癌、宫颈癌、胰腺癌和食管癌。”说起全省癌症发病情况,程向东从癌谱分析:我省肿瘤发病谱呈现浙江特点,日益呈现西方化的趋势;癌症发病率沿海高于内陆,肺、结直肠癌城市高于农村。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在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如使用胃肠镜可以发现消化道肿瘤,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发现乳腺癌。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构建完整的省、市、县三级肿瘤防治网络,浙江省肿瘤防治办针对重点癌症和重点人群,布局肿瘤筛查项目,并通过质量控制、专业培训等,提升各级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规范化筛查和诊治水平。

以结直肠肿瘤为例,从2020年开始,浙江省对重点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这也是全国首个省域全覆盖的癌症筛查项目。两年里,共完成筛查458.6万人,结肠镜检查近30万人,查出结直肠癌3110例,进展期腺瘤31947例,检出率为12.1%。

程向东很感慨地说:“肿瘤专业的医生最想跟大家说的是,肿瘤防治一定要早,通过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很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长期坚持就可以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20年来肿瘤治疗有什么突破点? 高精尖装备和诊治模式创新 让更多患者实现精准治疗

让患者不仅能活下去,更要活得好——这是浙江省肿瘤医院牵头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和打造人才、技术、设备“三个高地”的使命所在。记者注意到,在最新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得分榜单中,浙江省肿瘤医院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排名第4位,并获评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等级,位列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方阵”。而为了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医院把在浙江东、西、南、北、中开办院区列入发展规划。

采访中,程向东特别谈到一点:近20年来,肿瘤治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以前的手术、化疗等单一治疗模式,迈入精准治疗时代。

浙江省肿瘤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出器官保留门诊,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保留肿瘤患者的器官功能。程向东以胃癌的治疗为例解释:以前,对早期贲门癌的治疗是全胃切除,虽能达到治疗效果,但患者失去了胃,之后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后来发展为部分胃切除,但患者术后容易产生反流,“前几年,我们发明了一种新术式,近端胃切除的‘Giraffe(长颈鹿)重建术’,既能为患者最大限度地保留胃,又可以解决反流问题。”

“精准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准预防、精准筛查、精准诊断、精准判断愈后,这些环节不仅需要医生的技术,更需要借助高配硬件。”程向东指给记者看,从他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投资分别为11.5亿元和2.51亿元的重离子医学中心和科教大楼正拔地而起,重离子医学中心将装配“国之重器”——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最优化、最具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重离子治疗装置系统,可实现肿瘤“立体定向爆破”。与此同时,医院还引进了第四代顶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华东地区首台M6射波刀、全省首台DSA+CT复合手术室、“追光者”PET-CT、全省首台MR模拟机……这些高精尖仪器,已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术式创新和治疗手段进步特别快,免疫类和靶向类的新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给很多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病人带来了很大帮助。”程向东说,“尽管肿瘤防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国内癌症研究和临床实践快速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肿瘤防治科普更深入人心,提升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的目标就在前方,我们充满信心。”

大咖辟谣

谣言1:食用蓝莓、甜菜根、西兰花、大蒜、绿茶等“超级食物”有助于防癌抗癌。

药物治疗要发挥效用,需要一定的浓度。任何蔬菜或水果,要起到抗癌的作用,食用的剂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提升抗癌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我们提倡合理膳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预防肿瘤,但不能抗击肿瘤。

谣言2:家人得癌症,我也有可能得癌症;家人没得过癌症,我也不会得癌症。

首先我们要明确肿瘤不是遗传性疾病。临床数据显示,肿瘤真正跟遗传有相关的仅占比10%左右,以胃癌为例,约有10%的患者得癌跟遗传有一定关系。所以,家人父母得癌,孩子就会得癌,这是不科学的。

同时我们发现,患肿瘤存在一定的“家族集聚性”,比如某一户家庭患癌的人特别多,这与患者和家属共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系。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直系亲属中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肿瘤患者,那就要格外小心,需要及时进行相关肿瘤筛查及防癌体检。

谣言3:吃得差一点,能饿死肿瘤细胞。

不少病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摄入食物营养太丰富,可能会引起肿瘤的生长。这是绝对错误的。抗肿瘤治疗会消耗体能,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必须要养成合理健康的膳食习惯,也要增强营养食物的摄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耐受肿瘤治疗,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谣言4:在癌症治疗上,价格越高的药物治疗效果越好。

治疗效果和药价没有关系。适合的药物治疗适合的疾病,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说精准治疗需要精准诊断?只有精准诊断,医生才能为患者选择精准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不是以药价来衡量。(记者 柯静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