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湖以水为媒,将丁山河村、丁河村、宏磻村串联起来,组成了丁山湖水韵风情共富带,成为塘栖镇的乡村新坐标,让三个村在共富的道路上真正实现了“兼相爱,交相利”。
水韵是“根”,风情是“魂”,这个共富带依托省级美丽河湖——丁山湖的生态环境优势,推进“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由此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并向“共富”齐头并进。
水韵 点绿成金,探出一条“美富”路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沿湖而行,湖光桥影,桑竹人家,夏风夏日,皆在湖水里。如今丁山湖畔丁河村的村民们,与湖水、鱼儿一样鲜活。
然而在许多年前,丁河村还是以养鸡、养猪等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那叫一个“有味道”,“那时的村路几乎只能一人行走,稍有不慎就会掉入两边的泥潭。村里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赚钱。”20多年前,戴亚萍嫁到丁河村时,一家人在镇上做点小生意;2018年,她又回到了丁河村,在丁山湖边开起了农家乐。
是什么原因让她搬回来?戴亚萍说:“最近几年,村里河道变宽了,村道平坦了,景色美得像公园,游客也变多了。”
改变源于2017年——那年,丁河村开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村里破旧厂房、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挖掘自然生态资源蕴藏的经济发展的潜力,还修建了一条“美丽乡村”水韵风情线——塘超小径。这条风情线不仅连接起了北面的塘栖古镇和南面的超峰,还串联起丁山湖这片秀美之地。依仗着丁山湖畔的旖旎风光、如织的游客,没几年戴亚萍又在湖边开出了第二家农家乐:“这里夜景也很美,附近的居民饭后都会到这里来转转。晚风凉爽,他们还会选择到室外用餐。”
依靠丁山湖,休闲农业在丁河村“拔节成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发生了从无人问津到游人如织的蝶变,这也吸引了不少归乡人、新乡人在这里创业,目前村里已经开起了9家农家乐、3家民宿,生意最好的农家乐一年营业额可达到180万元。”丁河村党委书记朱祖华感慨道,美好生态如今已转变成了“美丽经济”,还助力村民们跑出致富“加速度”。
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也进一步推动了丁山湖农文旅融合发展。塘栖镇积极鼓励丁山湖沿线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截至目前,丁河村、丁山河村、宏磻村已开办农家乐19家、民宿21家,实现营收超2000万元,联农带农成效显著,真正形成了一条富民产业带。
生态美与生活富的共赢在宏磻村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塘栖枇杷最出名的品种“软条白沙”的最佳产地之一便在宏磻村。每年4月底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惦记着宏磻村这片最早成熟的枇杷。“因为我们村的泥土为‘青子土’,所以枇杷成熟早、味道鲜甜,每年我们村里的枇杷都不愁卖,哪怕天气原因减产也不减收入。”宏磻村党委副书记曹国忠说。
而从家家户户门前零星的枇杷种植到吸引了种植大户前来承包销售,宏磻村也是积极做好枇杷的文章,“村里投资80余万元建立了塘栖枇杷村级展览馆,并借助‘塘栖枇杷节’知名度,开辟村级销售区块,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的饱和度和知名度。”曹国忠说,宏磻村的枇杷品牌在生态、发展潜力在生态,未来将推动其进一步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村民们的“聚宝盆”。
立足生态禀赋、顺应自然本色,激活发展的生态价值,丁山湖水韵风情共富带的发展有无限活力。
风情 千人同心,“旧产物”当上“新网红”
有水韵,就有风情。名山、名湖、名镇,都自有风情,而最吸引人的,是散落在各个村落里摇曳生姿的人文气韵。
在丁山河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幸福的院子”,在这儿的屋顶、门墙、器物上,你都可以找到“幸福”。“在院子建立之初,我们就在院子里藏了100个福字,只要你走进来就是为这个小院增添一份福气,所以来这儿打卡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幸福的院子”发起人沈建标神秘地说,在幸福的院子里,幸福的秘密绝不止这么简单。
丁山河村流传着“从小学手艺,长大走四方,讨个老婆不用慌”的俗语,所以村里卧虎藏龙的手艺人可不少,船匠、泥匠、鞋匠以及做糕点的、腌蛋的、拉丝棉的、爆米花的、摇纱织布做衣裳的等等,现在村里仍传承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清水丝绵,以及两个百年老字号——老刀糕点和恒昌森食品。如何激活老行当,让这些优秀的手艺人重出江湖?身为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沈建标执掌“老刀糕点”多年,望着“幸福的院子”,有了灵感。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文化传承不是“独角戏”,应是“满天星”。沈建标通过走访,向全村乃至全镇手艺人发出号召,为手艺人们提供场地、老行当,呼吁大家来到“幸福的院子”,着力打造“百匠工坊”,让赋闲的老手艺焕发出新生机。“目前我们已有20多位老师傅应邀加入。除了每月的基本工资外,我们实行按产品销售提成,老师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安排。”沈建标说。糯米镬糍、老虎灶年糕、百家饭、虎(斧)头包、麻酥糖、桔红糕等,“幸福的院子”飘出了幸福的老味道,也带动更多人学了手艺、富了口袋、甜了日子,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主体从个体汇聚成群体。
文化赋能也让越来越多人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宏磻村也出了书来记录这美好的共富路。
宏磻村曾经出过许多优秀的基层干部、致富不忘桑梓的企业家、长期耕耘在教育战线的老师校长,还有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等等。于是,“已经出版的《我们宏磻人》《我们宏磻村》展示了宏磻村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和村内各类杰出的代表人物,《我们宏磻事》也正在筹划中。我们要让大家看看我们村、我们村的人、我们村做的事。”宏磻村党委副书记曹国忠颇为自豪:“做这些事,就是为了弘扬宏磻人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激励现在的村民创造更加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希望更多的乡贤能够常回家看看,也欢迎新宏磻人为村子建设献计献策。”
新一代的乡村掌舵人,他们深深懂得,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共富 串珠成链,三产融合孕育新业态
如何激活这片绿水青山背后的资源优势,让“家园”真正变成“乐园”?共富,是摆在丁山湖片区面前的时代之问。
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为丁山湖片区的共富之路孕育新业态。
2021年初,丁河村成立了产销对接平台:“鱼鹰团”团批供应链,创造了“特色+农产品+社区团购”的共富新模式——由村委牵头,将村里及周边的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向各个社区团长进行销售,“一般在外面很难买到我们特色的农产品,如今有了这个团购平台,我们可以直接串联产与销、打通城与乡,过去深藏在村里的农产品,不仅有了销路,还卖上了好价钱,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路径。”朱祖华说。
粢毛肉圆、麻油鸭、粽子、酱鱼酱鸭等26个系列的农产品贴上独特的品牌标识,再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朱祖华说:“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对所有农户的产品质量也都进行了把关,让消费者吃到真正带有‘野趣’的农产品。”目前,“鱼鹰团”团批供应链平台已经开发了50余位社区团长,日销售额最高时超过5万元,今年1月至5月份销售额已达170余万元。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丁河村还创办了鲜粽工坊、青鱼干工坊、乡村产业运营公司等,并在推进生态产业化的同时,招收了数十名村里的能人巧匠来参与“土货”制作,也让村民有更稳定持久的就业渠道,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迈大步子,让致富道路更多元?这是个更大的问题。朱祖华想到的破题之举,就是不仅要把家乡的特色带出去,更要把致富的门路引进来。比如,在2019年,啤酒酿造企业“珐酷酒业”想要在杭州选址安营扎寨,朱祖华得知后主动抛出了橄榄枝,同时为吸引产业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帮助。而珐酷酒业也看中了丁河村的生态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于是,在2021年6月,在双方一拍即合下,鲜啤生产基地和体验工坊很快落地并投入生产使用。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迈大步子,就要“抱团发展”,而这也是环丁山湖3个村共同的想法。
就在前不久,丁山河村、丁河村、超丁村等村联合组建了丁山湖农文旅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组建不久就以资源换资产的模式引进了临平区首个帆船科技体育项目小航之家,至今已开办帆船研学活动11场,吸引了千余人次参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抱团’模式,来拓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渠道,推动环湖各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丁山河村党委书记沈如标介绍说。
对于宏磻村而言,被纳入丁山湖水乡风韵共富发展带,也为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而如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则成了当下宏畔村发展的重要问题。“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观念也不断变化更新,老底子的种植经验已经不够用了,种枇杷越来越需要规模化、技术化。”宏磻村面临的难题,从村民龚叙财的这番话里可见一二。为了破题,未来,村里打算仍然围绕做好“枇杷”这篇文章,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让它的品牌更加响亮。此外,村里还打算引进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粮食种植,打响“栖粒香”等塘栖大米品牌。
依托湖河资源优势,将山水、田园、村庄、文化产业等串珠成链,丁山湖水韵风情共富带正在实现三产融合;招引人才、资金、项目“下乡”落地,塘栖镇以“两进两回”为抓手,指导环湖各村自主开展“双招双引”,正为共富带的引领作用助力加油。
在答好共同富裕这道题上,镶嵌于丁山湖畔的小村庄,正给出自己的答卷,也不断讲述独属于自己的共富故事。(见习记者 刘悦 记者 郑晖 沈鹏阳 通讯员 柴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