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杭州各中小学相继推出了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打造托管服务的多元生态,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也满足了家长的现实需求,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拱墅区安吉路新天地实验学校积极探索X+1课程新模式,共开发70多个托管课程,包括足球、网球、插画、国画等艺体类课程,steam、建构式数独等学科类课程,豆苗、探秘马戏等综合实践类课程,这些课程一上线,就被“秒”空。钱塘区景苑小学推出了180个社团兴趣班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搭配,包含艺术门类、体育类、生活类、科技类、益智类等。上城区采荷二小在“乐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整合家校社的资源,推出私人定制的社团课套餐,实现一人一表,使孩子的托管时间更弹

与此同时,杭州高校也加入了助力“双减”的大部队。

“陈泽哥哥,下学期你们还来吗?我还想再多了解一些机械臂的知识。”在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本学期的最后一堂社团拓展课上,四年级学生卢烨磊不舍地拉着陈泽的手。

为什么这门课如此受小朋友欢迎?原来,在这堂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开设的童趣课上,除了陈泽以外,还有9位该校通信工程学院的大四保研学生参与授课,他们带领孩子摆弄无人机、机械臂、智能小车等设备,在“玩”中学电子信息知识。

同门课程,大学、小学同步开课。作为杭电社会实践类课程的“种子”课,《科技创新与电子科普》课的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时需占总学时的70%。“30%的课时我们会教学生关于电子产品的基础理论知识,剩余时间就让同学们去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学。”课程的设计老师翟彦蓉向记者介绍,正是因为“课中课”的教学模式,帮助该课程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

课堂上,当看到无人机、智能车、机械臂等“高大上”的电子产品时,许多孩子的眼睛顿时发了光,流露出满满的好奇。“为了让小朋友们学得更轻松、对课堂更感兴趣,每部分的课程我们都会设计先导课。”陈泽向记者举例,在智能车的学前,他们会引导孩子们从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开始,而在机械臂的课程学初始阶段,则会从仿生学出发进行延伸。

“我最喜欢机械臂这堂课,大哥哥们给我们展示了机械臂的一连串动作,以及一些可以实现的功能,瞧它们,居然轻轻松松就能识别不同颜色的垃圾并进行分类,真是太酷炫了!”谈到这门电子科普课,范子龙同学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课程的开设,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也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是这门课的最大特色。”勇进实验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陶道利对这学期新开的电子科普课感到十分满意,他告诉记者,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学校都有托管课,目前学校正在考虑将杭电的《科技创新与电子科普》课充实到托管课中来。
(记者 王厚明 胡鸿 见记者 王泽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