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时分,宝杨路上的一处集装箱堆场里灯火通明,来自锦江航运的十几辆集卡正在装车一批刚刚下线的新造集装箱。而在不远处的上海宝山太货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山太”)里,生产线上的工人仍在加班加点焊接、喷涂……

为了缓解集装箱“一箱难求”的紧张局面,保障上海外贸企业出口用箱的需求,新年伊始,宝山太公司一天都没有休息,为上海稳住外贸基本盘贡献力量。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去年1-11月,上海外贸出口1.41亿元,增长13.3%。在出口增幅的前三位中,集装箱出口增幅仅次于纯电动乘用车。两位数增长的背后,是各方协同之下,上海外贸产业链的畅通运转。

“全球供应链‘一箱难求’的困境是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的,去年愈发明显。”宝山太总经理徐进勇介绍说,从去年3月开始,该公司集装箱生产线就没有停过,去年年产量达18万TEU(1TEU相当于一只20英尺的标箱),同比上升225%,年产值达38亿元。“去年前10个月,我们的集装箱出口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335%。”

徐进勇说,不少进出口客户拿来的都是急单、大单,为了让“中国制造”不被运输卡脖子,集装箱行业必须加油干。“去年12月8日,锦江航运下单了3000TEU,我们一周后开始陆续交货,这两天全部完成生产交付。”

在全球贸易链上,从连接欧亚的中欧班列,到漂洋过海的中远海运船队,都有宝山太加急生产出来的集装箱,满载着各类商品出口至全球。全球95%以上的集装箱由中国制造,而中国集装箱制造约10%产能在上海。当一只集装箱成为影响全球贸易产业链的关键因素,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成为上海缓解外贸企业国际运输难题的关键切入点。

为了帮助宝山太在最短时间内扩产,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协调经信、交警、海关、镇政府等相关单位,为企业解决了技改、用电、物流、场地、通关等多方面的难题。从一只集装箱的快速扩产,到一条外贸产业链的畅通运转,上海外贸出口数据的飘红离不开多方“护航”。去年本市成立“出口运力专班”,一方面加强和中远海运等运输单位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丰富运输方式,市商务委牵头开通的中欧班列已实现每周1列稳定开行,截至去年12月15日,“中欧班列-上海号”共计开行11列,出口集装箱500个,总货值3亿元人民。(记者张钰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