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魂,为旅游赋能;旅游是形,为文化宣声。文旅融合,既能利用旅游壮大文化产业,又能强化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和产业属性,因而“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主流语境。

“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今年夏天,热播剧《梦华录》带观众领略了好一番北宋风韵和市井烟火。抛开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精良的制作,《梦华录》中三位钱塘女子在汴梁开茶馆的故事,犹如一场江南旅游文化推介会,折射出多种文旅融合模式——

首先,有文化底气、有客流,定位清晰。剧中赵盼儿在东京的第一家店,是在马行街开办的茶坊,展开了“差异化经营”,栽了个小跟斗。此后,经过“产品质量+地段+人流+居民消费力”的市场调查,很快进行了调整,她明晰自身的优势:赵盼儿点茶技艺炉火纯青,鲜少有人能比过;孙三娘的果品做得好看、好吃、有特色;宋引章的琵琶弹得绝。很快生意好了起来,究其原因:其一,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绝活,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其二,符合老百姓的生活节奏,用老百姓用得起的器物,传播力更广,接受度更高。

其次,文旅融合的重点在于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在于二者之间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的融合。剧中象征着女性独立创业的永安楼开业,一场美轮美奂的“花月宴”成了全剧一大“高光”时刻。我们再看,花月宴的标准是什么?一壶酒(苏合郁金酒),两幅画(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三首符合意境的诗词,以及十二道美味佳肴。用文化盛宴吸引客流,既实现商业价值,赢得好的口碑,同时又较好地复刻、传播发挥文化价值,一个酒楼,有吃有玩,有沉浸式体验,更有文化大赏,很难不让人感叹“一百贯都值得”。

《梦华录》中这些可圈可点的内容,也给杭州发展文旅融合提供了借鉴。文旅融合并非“文化+旅游”或“旅游+文化”这么简单,两者间既有天然的契合性,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背离了事物发展规律,强拉硬扯的“拉郎配”不行,为融合而融合的“假融合”也不行,“红皮白心”的标签化融合更不行,只有“融得自然”,才能“合出效益”。文旅融合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融合后形成的新途径、新环境、新产品、新形态,并促使新的价值体系在融合中形成并创造价值最大化。换句话说,文旅融合是把两个领域中不同的资源和载体进行合理利用,使其效果或者价值超过融合之前状况的过程。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新时代文化与旅游的再融合,要做的是兼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具有产业化与社会事业化的深度融合。杭州近年来文旅融合有了初步的探索:既有传统的文化景区、非遗旅游,又有红色旅游、旅游演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街区、特色文旅小镇等新型业态的发展。融合的模式因环境不同而多种多样,但离不开两个核心——人的合理需求和文化产品的创新。以人为本,才能不断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心弦”;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完成超越。

电视剧《梦华录》的剧名来自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该笔记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从中可以感受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今天的杭州,把文化力量融入经济发展,以文兴业、以文赋能,相信会产生更多当代的“赵盼儿”,吸引更多游客来杭寻找“诗和远方”,打造杭州文旅融合新的“梦华录”。(记者郑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