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排列的日光节能温室,挂满枝头的西梅、甜李,还有正在抓紧施工的“三街五院”改造工地——走进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在浓郁的食醋香味中,处处让人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作为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之一,已经有千年酿醋史的杨房村,近年来立足发展食醋特色配套产业,以“农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乡村景区化、村庄社区化”为目标,围绕“醋产业集聚区、醋文化旅游区、设施农业示范区”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建成了集田园功能、智能示范、旅游采摘、文化赋能、三产融合为一体的千亩城郊农业示范区,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菜鸟”变成老把式

7月19日下午,阴有小雨。在村南的温室里,村民杨永东趁着天气凉爽在整理黄瓜秧苗。黄瓜秧已经一人高了,大拇指粗的小黄瓜顶花带刺,含羞地“躲”在绿叶后。这是杨永东承包的3座温室之一。

“有了农业专家的指导和现代化的温室设施设备,现在种菜比以前轻松多了。”今年34岁的杨永东几年前在企业上班,对于搞种植,他以前根本没有想过。“一是传统大田种菜既辛苦又挣得不多。二是没技术。”小杨说。

2020年,杨房村启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温室)建设”,集中流转土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建成28座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除了三四座温室是以前种大田菜的老把式承包外,其他都是像我这样的新手。”小杨讲,为了扶持杨房村发展设施农业,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了农业专家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碰到紧急情况,还可以和专家视频,隔空问诊。

如今,杨房村温室装上了智能操作系统,即便是远隔千里,用手机也能了解温室情况、操控设备。“今年村里又新建了104座温室,我申请了5座,准备大干一次。”小杨说,有了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菜鸟”也能成为种菜的好把式。

围绕“醋”字做文章

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清徐是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而核心区域就在杨房村所在的孟封镇周边。走进杨房村,醋的身影、醋的味道无处不在——街巷两边,居民房屋的外立面彩绘着山西老陈醋从高粱种植、原料加工到食醋酿制、晾晒、销售等过程。而空气中不时飘过食醋的香味。

“醋是杨房村最大的特色和重要的经济支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刚虎说,全国最大的老陈醋生产企业——水塔醋业就在杨房村。围绕老陈醋,杨房村已经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条,有村民种植老陈醋所需的高粱,有村民在水塔醋业上班,还有村民兴办企业生产食醋包装器皿,有村民开货车运输老陈醋。“可以说,杨房村大多数村民的营生都和老陈醋有关,服务做好醋文章就是解决了全村人的腰包问题。”李刚虎笑着说。

“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到水塔醋业订货的外地人。要是村子脏乱差,不光丢杨房、孟封的脸,也丢清徐、太原的脸。人居环境必须要美。”李刚虎说,结合乡村旅游规划,杨房村加强了公共设施建设,年内将完成雨污分流管网铺设、供水管网改造、弱电入地、街道硬化、立面改造、亮化、绿化、美化,还将新建醋文化广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中国醋都的招牌映衬得更亮、更美。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走进村内,施工队正在进行致富路的特色路街改造工程,木制的牌楼已经矗立在路口,“致富”二字清晰可见,路两侧的民居外立面披上了一层黄色的稻草漆,新铺的青石路面搭配灰砖、木框,平添出一份厚重感。

李刚虎介绍,特色路街改造以盘活闲置资源、吸引人员回流、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从保留和挖掘村落文化符号和民俗内涵出发,立足原住居民风貌,通过利用闲置房屋和旧宅改造等方式,重现自然村落的风貌,让游客和村民都能在此找到儿时记忆。

“杨房是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之一,醋是杨房最大的特色。”李刚虎说,“三街五院”将打造以醋产业为延伸的品质服务业态小集群,展示山西老陈醋的蒸料、发酵、熏醅、淋醋、陈酿五道工序,建设老醋坊、啤酒吧、民宿、书院、戏台五个院落。目前正在改造的致富路项目,将通过街口巷门的重新定义,在营造街巷空间秩序感的同时注入更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内涵。

“预计整个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待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千年古村杨房将呈现不一样的面貌。”末了,李刚虎还不忘文艺一把。

记者手记

走进杨房村,可谓是无“醋”不在。墙上画的图画、车上运的货物几乎都和老陈醋有关。村民从事种植业、在企业务工也和老陈醋有关,可以说杨房村就是围绕服务老陈醋产业的一个聚集地。

近年来,杨房村立足发展食醋特色配套产业,从醋产业集聚区起步,进而发展醋文化旅游区,依托醋产业的发展,壮大起集体经济,最终帮助群众就地就业、增产增收,以集体经济聚拢人心,赢得村民口碑,逐步把寻常的黄土地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2021年杨房村成为我市唯一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的亿元村。 (记者 司 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