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校长能为一所山区学校带来怎样的改变?201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年,杭州市启动“银龄计划”,从全市退休校长、院长中选聘人才赴黔东南州挂职。迄今已累计为黔东南州引进了16名教育、医疗退休人才,其中校长12名。上周,随着最后一批“银龄校长”陆续返回,“银龄计划”也正式画上了句号。

六位“银龄校长”留下灿烂“成绩单”

“陈校长,是不是一定要走?能不能不走?”“陈校长,我们会想念你的,签个名吧。”早晨六点半,陈国平像往常一样来到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门口迎接学生。不同的是,这一次孩子们看向校长的眼中多了许多不舍。

2020年9月,曾担任临安区对石小学校长的陈国平作为“银龄计划”引进的最后一批人才,来到这所位于贵州省榕江县的山区小学担任校长。与他同批赴黔的,还有富阳区春江中学原校长章玉宏、淳安县睿达实验初中原校长张发电、富阳区东洲中学原副书记张坤刚、萧山区益农初中原校长高伟国和杭州第二中学退休教师赵如莲。这群平均年龄62岁、为杭州教育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教育专家,在千里之外的黔东南继续发挥着他们的余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两年来,“银龄校长”们早出晚归、以校为家、兢兢业业,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赢得了当地师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并为学校发展留下了一张张金灿灿的“成绩单”。赵如莲初到雷山县民族中学时,全县中考前200的学生只有3个人愿意留下就读,今年这一比例却超过了八成;章玉宏来榕江二中后,今年中考总分700分以上45人,全县前10名占了9名;张坤刚所在的榕江五中,连续两年中考平均分排名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张发电来榕江县民族中学任职时教学质量处于低谷,近两年中考成绩却连创佳绩,普高升学率全县最高,去年全县前十独占五人;高伟国接手榕江县忠诚中学后,今年中考优生指标完成率超过150%,综合成绩位居乡镇中学前茅;陈国平所在的古州镇中心校,师生两年获得各级荣誉135人次,教学质量稳居全县第一。

记者了解到,为感谢“银龄校长”们对当地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目前六位校长均被聘为了所在学校的“名誉校长”。

杭州校长让校园和课堂都变了样

时针拨回到两年前。

第一天来到雷山县民族中学时,赵如莲用“真想掉头就走”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校园里蛇虫出没、楼梯扶手缠满蜘蛛网、空地上堆满垃圾、体育馆门口杂草比人还高……无独有偶,刚到榕江上任的章玉宏和张坤刚也是寝食难安,“没有校门,没有像样的厕所,整个学校像个废弃的工厂”。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三位校长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并发动杭州的学生和亲友捐款捐物。在他们的努力下,简洁大气的新校门修了起来,老师们用了十年的旧电脑得以更换,新建的围墙挡住了山里的毒蛇,学生上厕所不用再去臭气熏天的茅坑,没盖完的体育馆和操场也得以继续动工……

焕然一新的除了校园,还有课堂。“刚到这里时,我发现很多老师采用的还是杭州上世纪80年代一言堂的老方法,同一学科的老师上课的进度都不一样。”为了帮助老师们改变教学方法,赵如莲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写成了一篇文章,分享在了教师群里,同时开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为了确保效果,她还在学校推行学校党政班子随时推门听课制度,并带头听课132节课,为任课老师打分、提出指导意见,“这项制度建立后,老师们上课明显用心多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身之本,这已经成为“银龄校长”们的共识。为此,高伟国推动建立了教师竞争激励机制,打破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张发电、章玉宏和张坤刚通过个人出资、企业赞助等方式设立了奖金,对成绩突出的师生给予奖励,并邀请外地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陈国平建立了教师智汇学堂,以师徒结对模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并先后为1000多位学生上作文指导示范课。

在西部大山播撒杭州美好教育的种子

由于位置偏远、硬件落后、资金紧张,山区学校很难吸引优秀人才留教,教学水平的下降又进一步造成了生源的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虽然已摘掉贫困县的帽子,黔东南州仍有不少家境贫寒的学生面临辍学风险,控辍保学任务十分繁重。

在上述背景下,杭黔合作启动的“银龄计划”,通过规模化引入东部地区教育人才到西部担任校长,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退休校长经验丰富,管理水平强;另一方面,对于杭州自身教育事业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一名参与该计划的杭州干部对记者表示。

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不少“银龄校长”认为,想要完全改变一所学校,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足,两年的时间也还是太短。要想让学校走上正轨,仍然有赖于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后继者的持续努力。“银龄校长”们所做的,更多的是在黔东南的大山里撒下了一颗杭州美好教育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幸福,也让教师建立职业幸福感,将教学育人视为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份谋生的工作。”高伟国表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校长们从小处着手,不断向师生和家长传递杭州美好教育的理念——张坤刚听说一名学生的母亲生病无钱住院,马上找到老师问明情况并掏出1万元救急;陈国平每天坚持第一个到校门口“站岗”迎接学生,给他们问候和鼓励;高伟国自掏腰包给每个老师买了新衣服……这些温暖的细节,在无形中感动和改变着当地的师生。“我是学校最顽皮的一个,但我却最佩服陈国平校长,长大了我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古州中心校六年级的袁瑜说。

如今,随着两地东西部协作关系的调整和最后一批挂职校长的陆续返回,杭黔“银龄计划”圆满结束,但杭州教育帮扶的故事却仍在续写。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向对口地区派遣杭城名校的名师名校长,为助力西部山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杭州力量”。(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司文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