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智能光谷产业园已粗具规模。


(资料图片)

今年3月,特陶产业园在长春新区建成投产,锚定高端装备新材料,打造百亿级特陶产业集群;

今年4月,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工程在长春新区奠基,锚定打造海量数据存储,全面构建航天遥感数据应用产业生态圈;

今年5月,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在长春新区开工,全面推进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

……

行走在长春新区内,记者发现,这里在建和已建成的产业园很多。截至目前,已形成一定产业集聚规模的园区就接近50个。作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促、浑然一体,已成为推动长春新区转型升级、创新开放、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为长春新区升级聚能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面构建航天遥感数据生态圈

6月15日,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6A系列卫星等41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纪录。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标志着“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成功实现“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

“吉林一号”作为吉林省和我市一张闪亮的“科技名片”诞生于长春新区航天信息产业园。这里集卫星研发、生产、检测、试验于一体,具备年产300颗卫星、200架无人机能力。

今年4月12日,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式奠基,项目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将打造海量数据存储和应用基地。该项目既是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长春新区推动光电信息产业蝶变升级的标志性工程。随着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长春新区将全面构建航天遥感数据应用产业生态圈,赋能航天遥感数据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其将来能服务全球70亿人。

打造万物互联的产业辐射带

在长春新区,光电和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科技支撑力强、内生动力足的典型代表。这里先后入驻企业36家,汇聚了28个行业高、精、尖端科技成果,引进了18个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园区已投产企业数近30家,拥有域内全部国家和省级专特精新中小企业、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省市“小巨人”企业,园区规上企业占北湖科技开发区规上企业总数近50%。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激光、光电成像、智能制造等领域,园区充分发挥产业引领效应,带动北湖科技开发区集聚相关企业690余家,成为我市具有地理核心品牌和形象的产业辐射带。

“园区产业定位清晰,聚焦光电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正打造国内外技术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据园区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园区产值保持年均30%的增长,先后培育和集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个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市“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拥有710余项专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为园区发展带来重大利好,以光华微电子、永利激光、惠邦科技、光华科技、长光宇航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设全新一代高科技产业园区

长春北湖科技园是长春新区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园区创建以来,引进落位各类科技、双创类企业和机构700余家,其中科技研发类企业430家,包括上市企业及其分(子)公司20余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100家,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近70家,引进域外项目占比30%。自2019年以来,园区每年总收入突破30亿元,累计总收入近200亿元。

作为全新一代的高科技产业园,北湖科技园集产业研发、商务功能和生态住宅功能于一体,遵循“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项目理念,持续集聚高端智力资源,不断引进和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汇聚创新创业新动能,电子信息创新园、生物医药创新园、智能制造创新园和国际合作创新园同步推进、协同共生,“产业集聚”驱动园区提质增效。

产业兴,百业兴。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长春新区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机遇已扑面而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园不断做大做强,未来,长春新区将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开放发展,让产业园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