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双碳”目标下,吉林省新能源发展全面提速。“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每年新能源新增装机将是“十三五”投产规模的总和。但同时,消纳空间不足、电网运行控制困难、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有限成为制约吉林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大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伟表示,吉林省内负荷发展缓慢,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同时,吉林省供需形势持续紧张,电力保供难度加大,且各级规划缺乏链接,电网建设面临较大压力。
对此,王志伟提出以下建议:
引导新能源科学有序发展。做好各类规划统筹链接,滚动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目标和发展时序,科学制定新增用电负荷项目的新能源开发规模测算方法,加快出台新增用电负荷配套新能源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引导新能源科学有序发展,避免再次出现风电红色预警。
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流程,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持续推动省内骨干网架和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需要。
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能源电力保供涉及发、供、用各环节和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要压实各方保供责任,依托政府主导的保供协调机制,发挥好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煤电基础保障和兜底作用、各类电源和储能有效支撑作用、负荷侧资源灵活调节作用,推动各方落实责任,凝聚保供合力,共同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
提高系统调节能力。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大力推动稳定电源特别是大型煤电、燃气机组尽快建设,推动优化电源结构,切实提高顶峰出力能力;全面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构建抽蓄成本疏导机制,有效化解吉林省销售电价水平上涨风险;加快推动大型共享储能电站建设,提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提升负荷调控能力。出台灵活的需求侧响应机制,加快建设省级大规模可控负荷协调调控平台,推动可中断、可调节多元负荷资源参与需求响应,聚合储能装置、电采暖、电动汽车等调节资源参与电网调控,实现源荷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充分结合新能源出力特性,建立支持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现货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分配成本和收益,用市场手段激励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文丨本报记者 李慧颖/整理)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王志伟:综合施策 保障吉林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