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新增风光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标志着风电光伏已逐步成为我国发电主体。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储能作为解决风光发电不稳定的核心技术,近两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储能市场总体规模突破新高,带动了储能供应商业绩激增。
在2022年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天合储能分别荣获荣登国内第四、全球第七,亮眼成绩的背后,蕴藏了天合储能软硬实力铸就的强大竞争力。
(资料图片)
新能源配储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电网平衡、消纳压力与日俱增,电力系统迫切需要配套大量储能。在政策与行业的双驱下,新能源配储已然成为了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在政策方面,既有国家层面的制定新标、建设体系,又有各省市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出台储能相关政策多达数百项。
2023开年,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就新版“两个细则”征求意见再次把新能源配储推上业内“热搜”。文件对新能源电站配储能提出要求:新能源电站应严格按照项目接入批复方案的要求配建或租赁储能装置。场站实际配建或租赁储能容量不足的,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停运其并网发电容量,直至满足接入批复方案要求为止。
在行业方面,国内光伏扩产装机猛增,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95-120GW。光伏装机规模越大,配套储能市场需求也越大。与此同时,储能收益能力未来也将有望逐渐提升。近期国家能源局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将尽快研究出台新型储能价格政策,建立辅助服务和容量电价补偿机制。
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天合光能深知未来“源网荷储”中储能扮演的重要性,于2015年切入储能赛道。具有天生“光储融合”基因优势的天合储能自2021年起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产品和市场布局,明确了“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 两年内实现转型升级,在储能赛道乘风破浪、高速发展。
目前,天合储能已具备行业领先储能电芯、电池舱、户储等核心产品,2022全年出货量超2GWh,呈现15倍速增长。后发先至,天合储能已成为行业内高成长性的主要代表之一。
秉承自主创新 制胜储能的关键变量
出货量持续高增,储能行业人气足市场旺。有人搭上了时代快车,短线操作、追逐红利浪潮;也有人埋头钻研、理性经营,始终坚定长期主义价值观,持续突破并专注于挑战颠覆性技术,敏捷迭代、实践创新。天合储能就是尊奉“长期主义”的代表。
现如今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科技更为发达的时代,但是科技创新本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早期的投入回报不成比例,堪称“十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因如此,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助力储能行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天合储能一直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潜心储能技术研发、布局全产业链。天合储能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引擎,引进全球高端人才,提升自主研发知识产权数量,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逐步提升核心技术壁垒的竞争优势。依托产学研结合,加强储能领域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专利布局,落实多项电化学储能产业标准,申请专利260余项。以创新竞争力、多维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等服务市场,助推行业发展。
例如目前国家正积极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在追求速度、要效率、要规模的当下,项目面临着长生命周期、恶劣环境等诸多难点痛点。
针对“大基地”的新要求,天合储能以跟踪+储能+210N超高功率组件实现“三轮驱动”,为沙戈荒等多维应用场景提供高效、适宜、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赋予并夯实了“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的供电安全性、发电稳定性,推动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变革发展,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实现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天合储能以推动促进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秉承“开放、创新、生态、合作”的发展理念,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资源的整合优化,持续强化开放协同合作创新。2022年8月,天合光能与中国能建、宁德时代一起,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实现新型储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共同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发展。
2023年或将成储能行业“狂飙”的一年
根据中电联2022年12月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8.7GW。国家能源局计划的目标是“2025年达到30GW”,在全面发展的各种利好叠加之下,储能行业或将在今年呈现几何式增长。
2023年作为“十四五”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储能表示将利用核心技术打造竞争优势,持续寻求新的突破,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天合将借助光伏分销渠道、快速向欧美地区导入储能产品,通过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夯实品质根基,树立国内储能企业出海新标杆,打造储能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