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话题,各位代表委员纷纷就煤炭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统一规划
(资料图片)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山西、内蒙古、陕西作为我国煤炭核心产区,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个产区有着我国煤炭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为保障煤炭安全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国跃说,“2022年,该产区合计产煤32.3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45亿吨的71.8%,三省区增量2.5亿吨,占全国增量3.7亿吨的67.6%。”
虽然中央骨干能源企业在全国能源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刘国跃看来,中央企业整体煤炭产量占比约25%,而煤电装机占比超过60%,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和保供责任严重不匹配。“特别是近年来,核心区中央企业煤矿面临接续资源审批难、开采条件复杂等制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对我国能源安全保供造成影响。”
究其原因,刘国跃认为,存续矿井开采难度加大、效率降低,煤炭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资源出让附加条件多、成本高是制约煤炭核心产区稳产高产的瓶颈问题。“当前煤矿手续办理约有19项行政审批,各环节均需地方政府逐级上报,手续批复流程长。”
刘国跃为此建议,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的统一规划,规范地方煤炭资源出让条件和程序;做强做优做大中央煤炭企业,有效发挥中央煤炭企业资源、技术、市场和资金优势;加大大型矿区战略性对接,推动煤矿产能建设与资源枯竭矿区转型有序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加强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科技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我们亟需加强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今年是袁亮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六年。作为一名煤炭工业科研工作者,他始终关注着煤炭安全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袁亮共提交了8份代表建议,其中有6份建议都是关于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关于加大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科技支持的建议”“关于开发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支撑双碳目标政策支持的建议”“关于支持淮河流域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生态协调发展的建议”……
袁亮建议:首先,要加快布局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持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领先创新能力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绿色低损害开采、深地原位实验等基础研究,打造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其次,积极推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鼓励和支持围绕深井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黄淮海煤粮复合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前瞻性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储备。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率先进入深部开采、灾害特征显著的中东部典型矿区为切入点,布局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夯实基础研究地基。
最后,引导煤炭企业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鼓励和支持煤炭头部企业围绕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现实难题,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攻克关键技术。支持建设黄淮海冲积平原等煤粮复合区典型矿区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发与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引领我国深部煤炭资源低损伤安全开采与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兖矿能源董事长李伟:发挥煤炭企业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企业将继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李伟代表表示。为此,李伟代表在两会期间就如何发挥煤炭企业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提交了议案。
一是紧跟能源战略,优化煤炭产业功能定位。国家要引导煤炭企业紧跟能源发展重大战略规划,承接国家煤炭开发、运煤通道建设、输电工程建设等重要项目,进入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煤炭产业战略定位,科学合理扮演好新型能源体系运行角色。
二是组建煤炭联盟,聚合全国煤炭保供力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充分发挥煤企、电企、铁路、港口等高效协同保供作用,构建坚强有力的煤炭保供体系,国家要组建煤炭保供联盟,统筹全国各省煤炭生产企业,协调铁路、港口等煤炭输送企业,调度各地煤炭电力企业,实现全国煤炭保供“一张图”“一盘棋”,高效有力保障能源供应,确保新型能源体系稳定有序运行。
三是加强重组整合,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国家要加强煤炭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围绕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省区,加大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增强国家煤炭调控能力,提高新型能源系统中煤炭基础保障的灵活度和可控度。
四是强化创新融合,支持煤炭低碳转型发展。要加强煤炭安全智能绿色开采、煤炭产业链提质增效、低质煤微矿(微量元素矿物质)分离—光农结合治理土壤障碍等领域国家及省市科研投入、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利用煤炭的微矿分离技术从源头解决煤炭污染问题, 从源头解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板结及食品安全问题。
五是加强甲醇能源研发,推动传统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开展煤炭与新能源技术融合研究及产业融合示范,推动智能电网与绿色甲醇管网有机结合,从交通、电力、工业、建材、海运等领域逐步落实应用场景;用绿色甲醇取代汽柴油,与电动车结合降低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解决国家能源安全及环境生态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加快优化调整煤矿核增生产能力
“进入2023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仍较紧张,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家煤炭主管部门仍需继续推动煤矿生产能力提升,延续或出台有关政策,有效解决释放先进产能时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表示。
侯宇刚认为,煤炭企业要积极按照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并具体提出在优化煤炭产能结构、提升绿色高效产能比重方面,要立足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持续推进生产系统优化和装备升级,推动煤炭产业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率转变,由环境污染向绿色清洁转变,高标准建设绿色矿山与生态矿山,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促进节能减排方面,要推广应用小(无)煤柱、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和先进装备,进一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推动工艺技术改进和系统节能改造,提升采煤、掘进、运输、通风、供排水、压风、洗选等生产环节用能效率,实现全过程节能降耗。
在积极建设智能矿山、以智能化促低碳化方面,要加强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广煤矿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和技术装备应用,分类施策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协同推进“减人增安、提效降碳”。加强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煤矿智能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
在实施煤炭与新能源融合、优化用能结构方面,要在提高煤炭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及其它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条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煤炭生产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全面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积极创新“煤矿+新能源”、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和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与园区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
侯宇刚进一步表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进一步缩短各类煤矿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工作完成时限。加强组织协调,对各省矿区总规及总规环评编制、报审统一进度加强督导,为全国各产能核增矿井项目环评办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政策支撑。
“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灾害矿井产能核增。”侯宇刚称,灾害矿井名单“能进能出”,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定期对矿井灾害情况进行复查鉴定,对已不存在相关灾害的矿井,在积极论证鉴定后,及时移出灾害矿井清单。此外,对部分未发生过对应灾害类型安全事故的矿井进一步松绑,允许通过鉴定纳入“一矿一审”核增产能煤矿试点,合理引导优质产能释放,提升优质产能占比,实现煤炭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重点组织好优质煤炭资源的精采细采、保护性开采
赵建泽委员在与人民日报记者深度“对话”时表示,推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各方面,牵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赵建泽委员建议,要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绿色生产方面,进一步加快先进产能建设和矿井智慧化改造,提高开采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动煤炭生产降能耗、提能效,推广绿色开采技术,重点组织好主焦煤等优质资源的精采细采、保护性开采。在清洁利用方面,推进炼焦煤清洁高效深度利用,加强洗选领域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提高精煤回收率,降低煤泥排放量,减少矸石带煤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重新审视煤炭价值,发展安全高效产能
“发挥煤炭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意义重大。”姜耀东认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立足能源资源禀赋,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推动煤炭与清洁能源技术、产业与模式的有机融合,实现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为此,姜耀东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中长期煤炭供需形势的研判,把握中长期煤炭资源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煤炭资源开发节奏,完善煤炭市场长效机制,维护市场供需平衡,提高煤炭供应质量和效率。
二是发挥好煤炭资源优势,加强能源系统一体化整合,坚决避免自行建设、重复建设、标准各异、数据难以共享的弊端;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资源的优势,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把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各个子系统、分系统整合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协调运行,产生“1+1>2”的效应。
三是建立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部际协调机制,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新能源发电与煤电的供电组合。鼓励煤企布局新能源发电,如风电项目和光伏项目融合开发,包括露天煤矿、采煤沉陷区建风电厂、采煤塌陷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等绿电项目。
除了积极谋求转型,煤炭企业依然要苦练内功。作为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安全高效矿井应该展现更大作为。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带动了煤矿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推动了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了煤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姜耀东说,“但也要看到,当前全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占比小、覆盖面窄、复杂条件下建设难度大、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步伐。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已成为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在此情况下,姜耀东建议,一是完善安全高效煤矿税收优惠政策,对安全高效煤矿实施税费减免、贷款和项目优选等优惠政策,鼓励安全高效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将安全高效煤矿置于先进产能核增的优先位置,对特级安全高效煤矿生产能力核增时,适当提高所需产能置换指标折算比例。
三是支持鼓励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绿色智能开采技术,积极鼓励小煤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安全高效煤矿达标率。
四是加大对安全高效煤矿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安全高效煤矿的推动应用,提高安全高效煤矿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