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打通经络”,是武侠小说或影视剧常出现的场景,而民间也流传着“经络一通,走路如风”的说法……实际上,中医学上指的经络,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是运行气血以及连接身体五脏六腑的重要通道。一旦经络被气、血、湿、热、寒等物质“堵”住了,气机运行不畅,各种疾病也可能会随之而来。那么,该怎样疏通一些“堵”出来的病呢?
1 气堵了——气郁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经络不通,往往会使人感觉身体疼痛。常以胀痛、走串痛为主。多伴有叹气、胸闷、易生气,女性会出现乳房胀痛,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等。”银川市中医医院碧水蓝天社区医院全科医生黄煜霞解释。
正值春季,阳气生发,万物通达,人体的肝主疏泄通达,因此要顺应自然,养肝为主,对于气郁的人群,调理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首先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参加户外活动,使人体的阳气得以生发,从而保证气血运行畅通。生活中可以吃些萝卜、芹菜、柑橘、山楂等,或者用陈皮、玫瑰加枸杞这三种食材泡水喝。同时,也可以按摩肝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肝经阻塞,疏通肝气。
2 湿邪堵了——痰瘀
“我在门诊上发现,大部分人群属于痰湿体质。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宁夏气候这么干燥,为什么还容易惹‘湿’上身?其实,这和日常饮食、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除外界因素容易导致人体内湿气聚集外,爱吃大鱼大肉、烧烤等油腻食物,贪食生冷,过量饮酒等,都可以损伤脾气运化水湿的功能,从而使湿瘀体内。另外,工作性质决定的久坐,气血运行缓慢也容易造成痰湿体质。”黄煜霞分析。
“门诊上体形比较肥胖的人,他们通常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比较厚腻,多辩证为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还常感觉身体乏力,易困倦,总打不起精神。”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健脾是防生痰湿的主要方法。日常饮食不应该贪食生冷、油腻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山药、莲子、扁豆、薏仁等来健脾除湿,比如做成山药莲子薏仁粥、薏仁冬瓜汤、陈皮茶、山楂泡水等。针灸阴陵泉、足三里穴也可起到祛湿功效。
3 血堵了——血瘀
杨女士才28岁,两颊上就有了黄褐斑,也常常痛经。这些她没放在心上,可是最近身上莫名其妙出现了皮肤瘀青,她去医院查了血常规、凝血功能,结果一切正常。找中医进行调理后,被辩证为血瘀体质。
血瘀质的人容易出现颈肩腰腿部疼痛,妇女出现月经不调等。“血瘀的疼痛主要以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不变。由于心主血脉,脉络瘀堵后,易造成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四肢的血脉瘀堵可能造成腰背关节刺痛等;如果血脉瘀堵表现在皮肤上,可能出现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干燥、如鳞状),比如有的人腿部皮肤有黑色的鳞屑,多能判断有血瘀。”黄煜霞介绍。
血瘀体质的人群,疏通体内气血是关键,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运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阳气的充足能很好地促进气血运行。所以像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属于血瘀质的人群,医生都要为病人开“运动处方”。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些黑木耳、洋葱、山楂等。同时治疗方面,针灸、刮痧、火罐疗法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针对血瘀体质产生不适的中药调理,应以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的中药有:三七、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
4 寒堵了——寒凝
所谓“百病皆起于寒”,寒邪是很多疾病的源头,中医里有六淫邪气,其中,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现代的人或多或少体内都会有一些寒气。“夏天过度吹空调、用冰凉的水洗澡等贪凉行为,都容易将寒邪引入体内;常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可致寒从内生,造成体内阴气过剩,阳气受损,常表现为格外怕冷、手脚冰凉、身体疼痛以冷痛为主,容易腹泻、面色苍白等。”黄煜霞提醒。寒邪侵入人体,停在体表,还会导致感冒、周身关节疼痛等。
寒性体质的人群,除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外,还要加强锻炼,生发人体的阳气。饮食方面可多吃一些驱寒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韭菜、生姜等。艾灸治病由表入里,可达到温阳驱寒作用。
5 热堵了——热毒
一说有“热毒”,你可能想象不出什么样,其实热毒是指火热郁积在体内堵塞经络。热毒堵在体内的症状却很常见:浑身发热、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热痛、容易起痤疮,这些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有热毒的人平时可吃些寒性及凉性的食物,比如莲藕、竹笋、冬瓜、丝瓜、苦瓜、菠菜等。清热的中药有: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黄连等。
小贴士
疏通经络小妙招
◀晨起梳头
头部是诸阳之会,穴位众多。每日早上坚持梳头50~100下,有利于头部经络疏通。
◀刺激耳廓
平常多刺激耳廓,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经络,增加血液及淋巴循环的作用。
◀拍肘窝
肘窝部位经络密集,有心包经、心经、肺经通过,拍肘窝有利于心肺的火气与毒素排出。(记者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