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浙江大学迎来125周年华诞之际,求是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在紫金港校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

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云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他们将人文、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呈现出宽厚的学术内涵,形成浙大风格,展现浙大气派。这次展览就聚焦曾为浙江大学的创办、发展、革新作出重要贡献的已故先生们的书画作品——沈尹默、陆维钊、沙孟海、陈之佛、潘天寿、丰子恺、吴冠中等93位“大先生”的157件作品一同亮相,形式有对联、条幅、信札、尺牍、扇面,内容涉及书稿、诗稿、题跋。

“这些学术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素养。他们中不少人都曾在浙大任教或求学。”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池长庆介绍,以毛笔作为日常的书写方式,是时代的烙印,也是浙大先生们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坚守。

用池长庆的话说,这个展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浙江乃至中国近现代书画界的盛会。陆维钊的雄强霸气、沙孟海的浑厚华滋……他们的格调修为、学识底蕴和对新生活向往的激情,都充盈在字里行间。还有陈去病、张宗祥、马一浮、许寿裳等,他们无不对书画艺术有着长期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他们的作品或许在其他场合也可以看到,但是以“浙大先生”主题团聚却极为难得。

很多“浙大先生”虽然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但却少有书画流传存世。这次展览中有部分展品是第一次公开展出。

“一代儒宗”马一浮一直悬挂在书斋的《息阴憩石联》、潘天寿给之江大学创校百年所作的庆贺词、马叙伦写在书上的题记等,之前一直珍藏在浙江大学,这次展览也是第一次对公众亮相。此外,还有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陈望道的“辞海”题字、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的书信等,都是首次亮相。著名作家郁达夫,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沉沦》《故都的秋》等名篇,但鲜有人见过他的真迹,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也可以一睹真容。

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说,“浙大先生”是浙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必定蕴藏着更多赏心悦目的艺术佳作与启迪人心的思想智慧,“这次展览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上呈现浙江大学的发展简史,也让我们感受到学术本该具备的自然融通:知识与实践、传统与当代、风格传承与独立审美、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等等。”

本次书画展将持续至7月15日,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对外开放,地点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1号厅。社会公众可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个人预约,获得预约码,入馆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行程卡、健康码绿码与参观预约码,并配合测温。因疫情防控,暂不接受团队预约。(记者 王泽英 通讯员 吴雅兰 柯溢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