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迟末 作

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长春供电公司刘女士刚刚带娃旅行归来,她在朋友圈晒出一组图片,并写下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心得:原来语文课本就是一本“旅行指南”,孩子看了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还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刘女士的做法赢得一众点赞,大家纷纷向她“取经”,并表示以后也要带着孩子前往课本中出现过的景点“打卡”。

如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假期也给亲子交流提供了充裕时间,因此,假日游这几年一直火热。但如何把旅游和学业结合起来,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却成了不少家长挠头的事儿。其实,语文课本就是一本“旅行指南”,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寒山寺里跨越历史长河的钟声……这些都是课本中的内容,但孩子们受年龄认知等因素限制,很难光凭文字和图片就对这些书中描述的场景深刻理解,而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就更有难度了。身临其境比背诵课文更有助于佳作赏析。这个暑假,刘女士以中小学课本和经典名著为线索,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带着孩子去到当地游览,让孩子真正看到了“课本里形容不出的美丽”。真实的触摸,真实的见闻,真实的感受,解开了孩子心中的种种疑惑,“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实现了统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句诗告诉我们,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的真谛,必须躬行实践。这其实也揭示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意义:《敕勒歌》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王之涣笔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次楼”的壮阔雄浑,三味书屋百草园,苏州园林江南韵……孩子们在实地考察中深入理解书本里的知识,不仅加深了旅游印象,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再消化,这种方式好于纯旅游,好于纯学习。“跟着课本去旅行”,还可以让孩子在欣赏壮美河山、瞻仰名胜古迹、感受风土人情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对祖国的热爱。红色旅游更值得提倡。嘉兴红船、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课本中的红色景点、红色故事,可以让孩子在旅行游览的同时受到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今年暑期,像刘女士一样带孩子“跟着课本去旅行”并非个例,而是渐成风尚。百姓的新需求也为市场提供了新机遇。语文课文《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的“奇、秀、险”和漓江水的“静、清、绿”,某旅行社设计的“一江三游”线路在线上平台销量不错。看来,语文课本不仅可以作为亲子游的“旅行指南”,也可以成为旅行社的产品设计灵感来源。如此,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市场回暖,推动消费市场繁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