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无籽西瓜、黄瓜制种、蔬菜标准园创建、秸秆生物反应堆、鲜食甜糯玉米、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精准水费一体化、育苗中心、生态移民特色种植……这一个个让灵武市农户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项目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灵武市郝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学斌。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23年的工作生涯中,杨学斌的足迹几乎遍布了灵武市7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在灵武市农业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他洒下了青春的汗水,留下了一颗又一颗硕果。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新技术得到推广
1998年,杨学斌从宁夏农业学校园艺(蔬菜)专业毕业,按照当时的分配政策,他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乡灵武,成为灵武市农业局的一名农业科技推广员。
彼时,传统粗放式的农业模式使得粮食产量低,农民收入少。杨学斌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户的粮仓满起来,钱袋子鼓起来。
“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杨学斌告诉记者,一个新品种或者新技术的引进,需要经过试验、示范、推广三个步骤。仅仅第一步的试验,就要耗费一年时间。而在试验成功,示范项目运行起来后,最难的还要数推广这个环节。
在推广永良四号小麦种子的时候,为让农户抛下既有观念,心服口服地接受新技术,杨学斌一趟一趟地跑到农户家中,与他们一同劳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和新品种一同到来的还有新技术,过去,小麦种植都以单种为主,一亩地一年可以产400公斤小麦,而在杨学斌他们把套种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之后,小麦和玉米被套种在一起,一亩地每年可以收获400公斤小麦和600公斤玉米,改变了过去“一年有余,两数不足”的弊端,真正实现了“一亩一吨”。
粮食产量上来了,农户的荷包鼓起来了,尝到甜头的他们,对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也越发高涨起来。
调整产业结构 日光温室助农户增产增收
2003年,为了更好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灵武市下达了建设日光节能温室的指标,杨学斌也开始了日光节能温室的推广工作。然而,满怀希望的他一个照面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这里的农户习惯了传统的陆地种植模式,一听到建温室还要花钱,看不到未来收益的他们,说什么都不愿去尝试。
面对农户们的消极态度,杨学斌一方面通过开办培训班、上门指导等方式,不厌其烦地劝说农户,一方面在郝家桥镇王家嘴村12队、13队建了500多亩日光节能温室作为试验,而日光节能温室的产出也没有让人失望,一个30米长的温室用来种植蔬菜,年产值可达8000多元,相当于陆地种植粮食15亩地的产值。
看到了希望,农户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但仍有一些人的态度模棱两可,一问才知道,这些农户担心自己种的蔬菜没有市场,心里没有底。“为了让大伙儿放心,我们采取了统一建棚、统一育苗、统一收购的模式,确保农户种得出、卖得掉。”杨学斌说。
2004年,日光节能温室又被推广到郝家桥镇上滩村、兴旺村、大泉村、十里墩村等四个行政村,渐渐地,整个灵武农村的日光节能温室达到了18000多亩,灵武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了巨大改变。
推广特色种植 助力生态移民村发展
2012年,杨学斌和同事们来到郝家桥镇和白土岗镇的三个生态移民村,投入到了组织移民抓好特色农业种植的工作中。
为了找到最适宜移民地区种植的特色作物,杨学斌详细研究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状况和农户的种植习惯,一边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一边对土质、水质进行化验。“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我们得出移民村要发展特色种植,就要选需水量小、技术要求低的耐旱经济作物,那肯定就是马铃薯了。”杨学斌告诉记者。
决定以马铃薯作为移民村特色种植产业后,杨学斌和同事对种植马铃薯所需的物资进行统一政府采购,发放给移民群众,通过统一供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全方位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为移民群众解了后顾之忧。而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他一边召开现场会、培训班、给移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一边带领农技人员及时查看出苗情况,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几乎走遍了移民村的所有田块。
与此同时,他有针对性地安排了适宜当地发展的一些有前景的旱作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开展起垄覆膜、测土配方施肥、膜下软管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试验示范,为今后移民村的旱作农业发展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为旱作农业大面积推广做好技术储备。
建设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杨学斌以配套组装农艺、水利、农机等先进技术为主,以“技术到位、产业见效、移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一个基地一个首席专家和一个技术团队的原则,搞好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采用农民夜校、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全程服务,并对关键性管理技术进行论证把关,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过5年的探索,移民村特色种植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建设、科技支撑、市场带动、移民参与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以特色外向型订单农业为主攻方向,企业(合作社)+科技人员+基地+移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郝家桥镇和白土岗乡三个生态移民村共建设设施农业3406.9亩。
如今,杨学斌成了灵武市郝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从一名农业科技推广员,变成了一位农业综合服务员,工作范围从农业生产方面,扩大到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厕所革命、美丽庭院,都成了他工作的重心,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杨学斌依然踌躇满志。(记者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