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在位于榄核镇的顺熙晒莨厂里,61岁的香云纱非遗传承人周晓刚一边留意天气情况,一边打电话确认“今天能否晒莨”。香云纱的晒莨历程,是一个和阳光、水、泥土发生接触与反应的过程,对天气的要求颇高,周晓刚对天气的格外关注,也正因如此。

记者从南沙区人社局获悉,南沙共有6人通过了2021年度广东省乡村工匠传统工艺类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议,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级工程师2人。周晓刚凭借一手“晒莨技艺”,成为南沙首位传统工艺品工艺专业的高级工程师。

雨天百米冲刺“抢”莨绸

最初因机缘巧合入行的周晓刚,如今已经从事香云纱晒莨工作20年了,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到现在手握双面黑胶莨沙绸等专利的专家。周晓刚坦言,“这条路并不好走”。

回想起刚入门的时光,令他最难忘的是晒莨时遇到的下雨天。晒莨是将布匹浸入到由薯莨汁液制成的不同浓度的莨水中,轻柔拍打抚弄,使布匹吃透莨水,之后在草地上晾干,再循环往复的染色过程,是香云纱制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端午节前后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晒莨,但天气阴晴不定,当观察到天要下雨时,我们就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晾晒在草坪上的莨绸‘抢’回来。”他回忆道,“一开始自己对莨绸的含水量把控得不好,做了半年后,在师父的提醒下,才一点点地学改进过来。”

双面“过泥”升级工艺

谈及坚守的初心,周晓刚说:“在慢慢接触香云纱后,我对香云纱有了更多了解,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很多传统工艺,这些精妙的工艺让我折服,也让我慢慢坚定了要传承传统工艺和弘扬香云纱文化的决心。”

针对传统香云纱只有一面“过泥”(用河泥染色)的制作工艺,在长期实践中,周晓刚结合现代染色技术理念,运用分层、分次、分段处理的手法,创新“双面黑胶莨纱绸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染色的牢度,成功制作了“双面黑胶莨纱绸”,并通过专利认证。“我们现在的工艺色牢度可以达到欧盟标准,这在植物染色里很难得。”周晓刚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工厂还创新地将晒莨染整工艺运用在棉麻等面料上,不断提高工艺水,以适应多种面料特

周晓刚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推广也需要创新。他认为,香云纱很契合“环保”这一时代发展理念,香云纱晒莨工艺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薯莨和河泥,均为天然原料,该工艺低碳环保。

职称评定可为行业引人才

据悉,南沙积极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并举办了两期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宣讲会,为南沙区农村基层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职称评审服务。

“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定是一场及时雨,它为从事香云纱晒莨的年轻人照亮了职业发展的道路,让加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的上升空间。”在周晓刚看来,像香云纱晒莨这样的传统技艺,要想传承和发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位香云纱晒莨手艺人,往往需要3到4年才能“出师”,人才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是好事。我们将积极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留住人才,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