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坐在驾驶室里,操纵着盾构机往前掘进,面前的屏幕可以随时了解掘进和污泥处理等情况。”昨日,在桥北滨江大道的地下20米深处,盾构机司机陈紫道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江北新区正实施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一期工程,以类似地铁盾构施工方式,在地下构建长度超过10公里的污水输送隧道,为新区完善“地下生命线”,提升水环境和城市韧性打牢基础。

在桥荫路与滨江大道交叉口围挡内,工人们正围着一排排弧形管片涂抹黏合剂,并将黑色橡胶带嵌入到构件的凹槽内。据介绍,这些管片每5个可合围成一段圆形通道,而黏合剂与胶带是这些管片之间黏连防水的必备程序。记者走入围挡内的巨大基坑,这是微型盾构机的始发井3号井,位于地下20余米,盾构机从3号井向4号井掘进。“目前管片跟随盾构机已经向前推进了1.2公里。”施工单位南京同力建设集团现场负责人王树人介绍,项目起于吉庆路,向北经沿江路、长江大桥、滨江大道,止于浦仪公路新化立交附近桥北污水处理厂,包含主线盾构、支线顶管等,全长10.88公里。3号井至4号井区间长2.33公里,这样的单次长距离微型盾构掘进,在国内市政工程中并不多见。

记者走入区间隧道内,一圈圈的绿色灯带让里面深邃而明亮。步行20分钟后,记者抵达隧道尽头的盾构机施工区段。在这里,长达7米的盾构机驾驶室和附属设备像一节列车车厢,陈紫道坐在驾驶室里,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和影像。“盾构机前部刀盘掘进看不到影像,需要依靠各类数据了解机械性能和挖深。”陈紫道表示。在地下20多米的深隧道内,他通常一坐就是数小时。

记者从驾驶室望去,多名工人在盾构机尾部安装隧道管片。在机器配合下,十余分钟就组装成一个圆形通道。工作人员孟红明指着管片上的螺栓告诉记者,与地铁、过江隧道原理一样,这些管片需要牢牢拼接在一起,既要防水也要有很强的承重功能。每节通道长1米,内径为2.5米,每日可推进十五六米。盾构机挖出的淤泥,则通过管道输送至地面,进行现场干化处理。

据了解,目前江北核心区污水缺乏排放管道,而桥北片区江山路管道也是长期高水位运行,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一期工程,以盾构形式在不占用城市道路的前提下,可在年底基本完成,对接桥北污水处理厂,服务核心区与桥北片区42平方公里区域。污水进入终端处理达标后,还可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改善新区水环境。(记者何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