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至13日,由马天宇主演的舞台剧《寄生虫》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连演三场,完成了该剧的全国首演。对韩版“原著”的忠实反映、舞台空间的巧妙设计,以及马天宇本人带来的舞台“首秀”,都给甬城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月11日晚10时,全长15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该剧导演杨婷在宁波接受了记者采访,对首演效果及马天宇的舞台表现做出点评。

从银幕到舞台,空间处理是亮点

舞台剧《寄生虫》改编自同名韩国电影,该电影曾在2019年火遍全球,是一部兼具艺术与商业价值、极具热度与话题度的作品。此番《寄生虫》在国内被搬上舞台,由实力派导演杨婷执导,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这个为影迷所熟知的故事。

金基宇(马天宇饰演)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和姐姐基婷以及父母相依为命。一家人生活在阴暗、潮湿、狭窄、充满味道的半地下室。在偶然和不断制造的机会中,金家如同寄生虫般陆续进入富有的朴社长家工作。但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基宇更是和大小姐坠入爱河。然而,在这栋豪宅中隐藏着更加阴暗、低洼的空间和更不可思议的“寄生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别墅中寄生的另一户秘密家庭浮出了水面。两个底层家庭对欲望的争夺和对上流家庭积攒的仇恨,最终在一场盛大的聚会中爆发。

该剧有三个主要空间,金家生活的半地下室、朴社长家的豪宅,以及豪宅地下室。如何在舞台上安置好三个空间,是该剧一大看点和难点。最终,“金家”被安置在乐池,破乱的家具以及一家四口的“密谋”与头排观众近在咫尺;豪宅挑高于舞台中央,斜坡状的草坪连接前后两大表演空间;而当草坪骤然抬起,“寄生”于豪宅之下的地下室暴露于观众眼前。

“舞台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科栋老师给出舞美方案,给这部剧带来很大帮助,舞台层次非常清楚。”导演杨婷介绍,该剧少见地采用了10米×10米的正方形舞台,除了三大空间,两旁的铁质楼梯还表现了城市“钢筋水泥”的概念。

导演点评马天宇:“敬业、阳光、有礼貌”

《寄生虫》在推广期以郝蕾、马天宇在舞台上饰演姐弟为宣传点。然而因疫情防控原因,主演郝蕾未能参与宁波站演出,改为卢珊参演。

“天宇是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让我挺吃惊的。”杨婷表示,《寄生虫》排练了两个月,“他从头到尾非常敬业,很阳光、很干净,也很有礼貌,排练过程中都很配合。刚开始排的时候,他对舞台有些陌生,觉得台词‘一定要这么夸张吗’,感觉不生活。我们告诉他,舞台上如果还是像在镜头前念台词,很容易被‘吃’进去。相信这次演完之后,他会越来越好,随着巡演走到不同城市,感受不同的文化气质会对他有更多帮助。”

对于杨婷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用舞台手段代替电影镜头,把镜头带出来的深深的无奈悲凉放到舞台上”。电影和舞台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演出结束后,不可避免会被比较。

宁波观众“远岑”表示:“比之电影蒙太奇加持的时空自由度,戏剧舞台的限制可谓多矣,编剧能够抓住核心事件,完成集中而流畅的叙事,对于没看过电影原作的观众颇为‘友好’。”

观众“王李西子”说:“舞台剧《寄生虫》最出彩之处,是舍弃对‘情节起伏’的执念,转而投向对‘情绪拉扯’的催塑。”

对此,杨婷表示,自己是一个相对比较忠实于原著的导演,不会过度解读。一定要说区别,她有为舞台版增添“独白和歌曲”,包括结尾的童话故事,也有加入新的寓意。“观众看完可以有不同理解,没有标准答案。”

谈及韩版故事“本土化”的问题,杨婷表示,她曾做过很多国外的戏,包括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排过加缪和莫里哀的作品,从未做所谓“本土化”。杨婷认为,经典作品并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优秀作品在任何时候讲的都是‘此时此刻’”。

据了解,结束宁波站首演后,3月至5月间,舞台剧《寄生虫》还将赴南京、杭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武汉、上海、北京等城市演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