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和中山向大海眺望,在伶仃洋海域,一座座桥梁高塔直入云端,一节节沉管隧道潜入深蓝,深中通道的建设者们大干快上,世界级超级工程雏形已见,成为广东推动交通强省建设的生动注脚。
国内首次、世界首例、行业空白……从10余年前深中通道项目开始论证设计,到如今向建成通车发起冲刺,摆在世界级工程面前的,是世界级的难题与突破。
世界最宽6.8公里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如何建?世界最高海中主跨1666米特长悬索桥如何突破?国内首座水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怎样实现?从一开始,深中通道建设就面临许多技术困难。据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介绍,为实现“零的突破”,深中通道技术创新团队从2015年开始,牵头组织20余家科研机构“产学研用”结合,历经4年科技攻关,开展了近千组模型试验,研发了全新装备,成功攻克了项目乃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和中国标准。
“对技术的创新突破、向行业新的高峰发起挑战,贯穿深中通道建设的全过程。”宋神友表示,核心技术必须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建设交通强省的必由之路。
行船至伶仃洋上,已经建成封顶的1666米伶仃洋大桥主塔犹如定海神针般矗立海上,图纸正在被建设者们变为现实。
智能制造理念已融入深中通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据保利长大深中通道S05合同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吴聪介绍,在伶仃洋大桥东主塔的施工现场,工程师甚至以“空中移动工厂”为理念,研制集混凝土智能浇筑与振捣、智能养护、部品调位、自动爬升及实时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筑塔机,在200多米的高空施工中实现智能制造,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首次在重工业领域研制成功并实现大型钢结构智能制造,首次在国际上成功研制混凝土智能浇筑装备及系统,首次在世界上成功研制沉管管节智慧运输安装一体船,打造国内一流智慧预制梁场,建设基于“BIM+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通过智能制造的全面铺开,深中通道将实现我国跨海集群工程技术的新跨越。(记者 袁佩如 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