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也让白象这个国产方便面品牌一夜爆红,被全网消费者买到断货,连主播都呼吁大家理性消费。

这并非国货首次“回春”,鸿星尔克、蜂花等此前亦曾风光无两。真的是大家消费不够理性吗?流量时代,热点可以造就销量的爆炸式增长,而退潮同样迅速且毫不留情。面对新生代消费者对颜值、情感与性价比的多重需求,国货老字号们又该如何逆生长?

观点一

白象“翻红”并非偶然

本次白象方便面“出圈”,和当下环境脱不开干系,但从本质上看,它的翻红并非偶然,也非“野性”,而是缘于其多年的努力深耕和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主观上来看,白象食品为研发出更优质的产品,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升产品的口感和品质,研发出了多款符合国人口味的产品,产品质量的保障,成了白象能“出圈”的必要条件。

从客观上来看,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直接影响了销量。国际大牌这几年在中国“翻车”的情况屡见不鲜,与此同时,随着国货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正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李宁、小米、安踏、鸿星尔克等等品牌产品,质量不输进口产品,而且没有了国际大牌的品牌光环,溢价也没有那么严重,价格相对更亲民。这正符合消费者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追求的“物美价廉”“物有所值”的消费观,自然成为了消费者购物的首选。

吴戈

观点二

消费里有态度,情绪非理性

白象线上断货之时,有报道称线下难买,主流还是康师傅、统一等品牌。这也成为白象的一个短板,让消费者即便一时感兴趣,也有不少人会因线下难寻而放弃。

同样,2008年为汶川地震捐款火了王老吉,去年为河南暴雨受灾地区捐款火了鸿星尔克,都是在企业责任感与国货光环的双重加持下,打出了情感牌。但这也正是值得思考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大抵是出于对比了。买康师傅买了个恶心,捧耐克、阿迪捧了个伤心,失望之下,再看看白象拒绝日资、聘用残疾员工,鸿星尔克宁愿亏损也要捐出数千万,认真、努力、真诚、靠谱,不支持它们还能支持谁?

这时候,消费者看产品已经带上了情绪,有情绪的产品才有卖点。不过,情绪未必能持久。首先,买鸿星尔克的与买耐克的未必是一类人,热点事件中可能因为种种考虑放弃原有选择,但事情降温后,就会回到以前的需求中,再次审视产品的性价比,一旦达不到心中预想,他们还是会掉头就走。这足以说明国货“回春”,是因为它们一直在朝正确的方向努力,但功成,依然需要时间。

同样,消费者回归理性也属于过程中的必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刘薇

观点三

互联网的喧嚣终会沉寂

互联网时代,一个品牌会一夜之间爆火,也会一夜之间沉寂。不管是哪种现象发生,作为企业自身必须清楚,这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场喧嚣。企业想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回购,就得要稳扎稳打地做好自己的品牌。

记得大学时的品牌传播课上,老师发问:“什么是流行?”大家各抒己见,慷慨陈词。听罢大家发言,老师说了一个观点:所谓流行,就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被人们提起。现在想来,不管是货也好,人也罢,都逃脱不了这一铁律。

白象、鸿星尔克爆红,都是以某一事件为背景,借助互联网的声浪,让沉寂许久的企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购买国货成为流行的行为,企业的销售额在短时间内也呈爆发式增长。尽管企业官方也不断呼吁大家理性消费,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家的狂热之情不减反增。短时间内爆火对企业肯定是好事,让品牌获得了最大的曝光量。可是,网络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两次网络推波助澜只是阶段性效果,企业想要持续性经营,稳定增长,做成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还是要按照商业社会的规则,遵循商品经济的规律,踏实做好分内之事。而这考验的是企业的长期发展定力,不为网络的喧嚣所动摇,坚持企业既定战略,做好大家喜欢的产品,才能真正成为国货之光。(记者周志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