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021年疫情的严峻考验,当前,荔湾区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奋起直追,全力以赴笃行在“十四五”期间打个翻身仗。在签约活动当天,荔湾区共集中推动14个项目集中开工、16个项目集中竣工、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400亿元,总项目数在全市排在前列。
好钢用在刀刃儿上,资本引向关键领域
围绕“一个目标、两大引擎、三大平台”建设任务,2022年,荔湾区继续秉持早谋划,早布局的势头,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荔湾区锚定文商旅活力区、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关键建设期,将资本引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提质增效的核心环节,不断增强荔湾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强大动能。
为早日建成各具特色、协调一致的三大平台,全面服务荔湾区整体发展格局,该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统筹发展,不断增强荔湾发展核心竞争力。
坚定不移保民生、惠民生、增进群众福祉,荔湾区着力用“绣花”功夫打造文商旅活力区,推进区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传承岭南文化特色。通过整合文旅消费资源,引导传统商圈、老字号跨界转型,发展集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等新业态。
当前,省“三馆合一”主体结构封顶,即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地标。此外,其辖内知名餐饮龙头企业广州酒家集团正在建设西关美食文化体验馆,围绕西关文化、岭南风情,引入广府西关小食、汤品、饮料等餐饮品牌,打造集主题餐厅、美食街、私房餐厅于一体的西关文化时尚体验区。
为弘扬西关传统品牌,荔湾区正在相关历史文化街区设立历史文化展示区、文化秀场、粤菜体验馆等城市文化空间,将开展粤菜烹饪体验、制作以及陈列展览、故事宣讲等活动,打造荔湾区广府饮食文化地标等城市新名片,炮制更多“最广州”旅游打卡点。
今年,泮溪酒家将完成更新改造,为广州市民延续茶楼记忆。此外,荔湾湖还将重现海山仙馆历史场景,联动周边荔湾湖公园、荔湾博物馆、西关大屋、七园五馆、泮塘五约等历史片区,使泮塘地区成为广州对外展示西关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地标。
在南片,荔湾区拥有广阔的后航道水岸及老工业基地遗址资源,当前,荔湾区正在加快推动广钢公园、广钢文化设施等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广钢新城居民休闲娱乐需求,保留属于芳村的城市记忆和荣耀。
世纪金源南方总部落户白鹅潭
在29日的集中签约仪式现场,荔湾区主要领导与世纪金源集团南方总部签订意向协议,该项目拟落户荔湾区市级重点平台——白鹅潭商务区。
作为荔湾区三大平台之一,白鹅潭商务区对标国际标准、世界眼光,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关键引擎。荔湾区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作用,致力确保珠江沿岸(荔湾段)高质量建设。与此同时,大力推动白鹅潭核心区建设,完善沿江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
世纪金源集团南方总部项目将着力塑造具有鹅潭印记的国际综合体项目,打造新艺术+新产业+新体验的世界顶级江畔综合体、文商旅消费目的地,和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客厅。荔湾区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于沿江串珠成链,在打造世纪金源集团南方总部的同时,同步将周边地铁站和省“三馆合一”项目等无缝连接起来,构建珠江后航道绿色生态景观带,为白鹅潭商务区注入强大活力。
眼下,鹅潭一号即将封顶,该项目将助力白鹅潭商务区打造沿江总部聚集地,推动荔湾区产业及城市能级向新的台阶跃升。在大坦沙岛,荔湾东海岸创意园也将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创意园融入创意街区经营理念,将首创大坦沙24小时开放式时尚生活街区。
通过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发挥带动作用,荔湾区将充分统筹一江三岸组团协同发展,共同助力该区率先建成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今,荔湾南片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刷新建设进度条,特别在海龙围科创区,继大参林总部大楼封顶后,其他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
面向“十四五”,荔湾区紧抓海龙围科创区建设契机,着力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高地,全力打造“3+2”现代产业体系。在未来2到3年时间内,海龙围科创区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荔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如今,帝奇大厦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搭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载体技术平台、长效注射制剂技术平台,形成高端制剂药品系列研发及中试平台,引入一批优质医药健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海龙围科创区大力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在建大楼一天天“长高”,产业的根苗深深驻扎在荔湾这片土地上。大参林运营中心、侨银总部大厦即将建成,绿瘦科技园、大翔创新大厦即将封顶,海龙围科创区将全面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广佛双城深度联动。
发展不等人,春日胜黄金。随着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荔湾区为区域发展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荔湾将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谋未来,为加快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记者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