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感染力很强,尤其是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给人无限启迪和激励。

于谦故居坐落于杭州清河坊社区的祠堂巷42号。“我被于谦的精神所打动,于是留在杭州,成了故居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没想到一干就是近二十年。”日前,市园林文物局与本报联合发起杭州市2022年度“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活动,活动广受热捧,有自荐也有推荐身边人,市民陈占文先生是第一位打进热线电话的。

因为喜欢于谦 所以留在杭州

陈占文是河南唐河人,1954出生,2002年来到杭州与于谦故居结缘。前两年,因年事偏大,他离开了工作岗位。每每想到与故居的种种美好过往,他总是怀念不已:“看到你们的活动,我就把我的故事写了下来。”陈占文送来了手写的好几页文本——

“2002年我离开了可爱的家乡唐河,来到美丽的杭州,在西子河畔找到了一份于谦故居的管理员工作……”

“那时故居就我一个人管,吃住都在里面,工资也不多,干了三个月,就想打退堂鼓了。单位领导知道后来劝说,我也开始去了解于谦,知道了很多他的英雄事迹,他刚正不阿、爱国爱民的君子气度让我感动不已……我下定决心要留下来!”

“于谦故居于2002年10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但一年多时间里,参观的人很少。原来,故居所处位置正好是祠堂巷小区范围,祠堂巷两头因种种原因被堵住不能通行……”说着,陈占文也拿出很多报纸,“这件事,杭州日报2004年做过系列报道,《于谦故居何时不‘隐居’?》《于谦故居竟成‘私家花园’》……当时记者还采访过我。”最后,在管理单位和媒体的多方监督下,巷子被彻底打通,于谦故居也热闹起来了。

守护文物安全近二十年 终于有了像样的纪念照

守护文物,要做哪些事?“日常工作包括故居的围墙、地面、门窗等保洁,还要打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早些年没有禁燃烟花爆竹,春节往往是古建筑‘最危险’的时候,所以除夕夜经常不能与家人团聚,守在故居里做好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为什么心甘情愿去做这些事呢?陈占文腼腆地笑了:“出于我对于谦的敬佩和对文物的爱护。”

平日里,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带着孩子们来参观,陈占文总是很热情地接待。“他们若是打电话说在附近找不到,我就会去接他们,有时候有学校一次来四五个班级、一百多名学生。”回忆过往,陈占文满是骄傲。

“您有以前的工作照吗?”记者问。

“还真没有。”陈占文说,“工作了这么多年,好像都没一张像样的照片。”

“那我们为您拍一些纪念照吧。感谢您多年来守护文物安全!”记者说。

于是,一天午后,我们与陈占文一起来到了于谦故居。

“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案昭雪,将故宅改为怜忠祠。今天,故居按原样修复,陈列在于谦先生一生的事迹中,还留下了旗杆石和塑像碑等;老屋进门就靠墙,三面围着石头栏杆,忠诚堂门廊对联:吟石灰,赞石灰,胜于一生清白;讲究社稷,保佑社稷,百代意社……”人还没到,陈占文就为我们描述早已刻在他脑海里的故居的种种。

不过,因疫情防控需要,于谦故居目前暂时不对外开放。于是,有了故居门口的这张照片——他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石碑上岁月留下的痕迹……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陈占文回过头对我们说,于谦这首诗他也很喜欢。(通讯员 章珠裕 记者 熊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