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益为是燕山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我在校团委的工作就是协助校团委的各位老师做一些管理学生组织、社团,以及开展各类活动。”冯益为说,“在学校冬奥志愿者团队的前期筹备中,我参与组织志愿者选拔、培训等工作,负责志愿者的日常学习、技能锻炼等。”
从1月24日抵达张家口赛区,直到4月4日隔离结束,冯益为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工作生活了70多天。“这两个多月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冯益为说。
作为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志愿者主管,冯益为通过培训考核、团队建设、后勤保障、宣传评优等工作来服务全场馆近500名志愿者。“我的工作就是管理好在场馆服务的近500名志愿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有积极工作的动力,同时志愿者的宣传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冯益为说,“比如我们为了让那些因为闭环不能见面的志愿者可以沟通交流,就打造了‘冬两志愿E家’线上交流平台,畅通场馆19个业务领域信息互联;为了让志愿者们有一个休息、放松的温馨港湾,我也精心设计和布置了志愿者之家。”
刚到张家口时,当地的严寒、风雪等极端天气让很多志愿者都不适应,再加上长时间户外工作,大家的汗水会凝结成冰霜。这对冯益为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工作,照顾大家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我们为志愿者发放万余份激励物资,从纪念品到食品和保暖用品,希望大家感受到温暖。”
每逢有志愿者过生日,冯益为和他的团队会制作生日贺卡,为每一位在赛区的“小寿星”送上祝福。此外,他们还组织“一起来画冰墩墩”“共度春节”“欢度女神节”等20多项活动,希望以此来让大家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为志愿者投身冬奥服务提供源源动力
“我的重点工作就是记录志愿者的工作动态与精彩瞬间,并且与媒体对接。每天奔波在场馆内外,按下了5000多次相机的快门键,在键盘上敲下数万字的文字材料,努力将志愿者的温暖故事和亮点工作推上电视、报刊等媒体,有关素材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冬奥会刊、北京日报等媒体采用,累计报道133次。”冯益为说。
70多个日日夜夜,冯益为不仅记录了志愿者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幕式志愿者致敬短片《温暖的雪花》中,我看到了自己为志愿者拍摄的影像资料,面屏全是雾气和冰霜的通行管控志愿者,认真帮助运动员固定记时器设备的技术志愿者,帮助残奥运动员讲解颁奖流程的语言服务志愿者……他们还特意向我表示感谢,说是我让他们也‘登上’了鸟巢。我也特别激动,志愿者的服务点滴因为我被世界看到。”冯益为说,他在工作中多次遇到处于困难中的外国友人和残障人士,并主动帮助他们联系相关领域,“看到他们向我竖起的大拇指,我感到特别开心。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然圆满落幕,对于冯益为来说,这段记忆珍贵且美好。“陪伴在志愿者身边,让大家感受到温暖,让大家有动力积极工作就是我的目标。通过亲历冬奥、冬残奥健儿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走近火炬台‘大雪花’,以及帮助志愿者‘登上’鸟巢,这些都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当代青年要把自身命运和国家发展融合在一起,要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前进,同时也感受到中国国力强盛和全体中华儿女的万众一心。”冯益为说,“我们场馆有近500名志愿者,来自京、冀两地近30个单位,涵盖了政府、高校、医疗机构、企业等社会各领域。为了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大家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这种能够与大家一起奉献、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此次表彰大会,冯益为不仅是148名突出贡献个人的一份子,更是1.9万余名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中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张家口人,能将所学所能带回家乡,成为2022年落雪时节的一片温暖,我很满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可以与祖国同频共振,在这场冬奥盛会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我很光荣。”冯益为动情地说,“我受教于燕山大学,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这份荣誉不只是我个人的,是燕大人、是全体冬奥人一起奋斗的结果!能够获得这份荣誉我感到十分激动、十分荣幸,这既是对我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以志愿服务精神为指引,向世界讲好中国青年的新故事,一起向未来。”( 记者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