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21.5公里的亚运村片区地下综合管廊,集燃气、电力、给水、通信等各类管线于一体,是目前杭州最大的、成系统的管廊网,也是全国范围内新建区域配置成网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之一。简单来说,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建设一处“集体宿舍”,把原本埋在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多种管线,全都搬进这个“宿舍”。如果想要检修,只需要打开“宿舍门”,从人行入口进入地下管廊即可。
在亚运村片区,以平澜路为轴线,世纪城共布局了7条地下综合管廊,分别为环路、观澜路、飞虹路、丰北路、平澜路、奔竞大道、民祥路地下综合管廊,形成“四横三纵”格局,是保障亚运村片区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管廊采用综合性一体化一次性开发方式,历时3年全面建成,目前正在进行廊内管线和各类设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从亚运村综合管理中心乘坐电梯直下12米,通过地下连廊,就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下世界”。由于通信、给水管线和电力、燃气管道对安全性能的要求不同,综合管廊采用了分舱设计,分别为1个综合舱、2个高压电力舱和1个燃气舱,就像4个设备房间,不同类型的管道互不干涉。管廊每隔200米形成一道防火区,设置有防火门、防火墙。一旦发生火灾,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与相邻的常闭防火门、防火墙形成隔断,把火灾影响控制在局部。
走进电力舱,整个管廊看上去仿佛是一条长长的矩形隧道。管廊上方布置了智能巡检机器人行走轨道,两侧黑色管道内,1回110千伏、2回220千伏的高压线缆已经敷设完成,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红色的感温光纤,当温度过高达到一定数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廊内感烟探测器、氧气传感器等智能感应设施一应俱全。综合舱内,供水管线入廊安装已基本完成,一排排支架是为管道搭好的“床位”,等待各类通信管线“入住”。
钱江世纪城搭建起管廊一体化管理平台这个智慧“大脑”,通过管廊内布设的红外对射报警、传感器、人员定位系统、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为管廊装上了“眼睛”和“耳朵”,对管廊内部的环境参数、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处理管廊内部报警信息及远程调度工作,用科技手段保证管廊的运行维护效率和稳定性,让城市“内外兼修”。
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分析、报警信息……在亚运村综合管理中心指挥室内,一块超大高清屏幕上,展示着地下综合管廊的实时动态。目前,管理平台已接入设备、安防、消防、环境监测、机器人监控等多个子系统。
打开“机器人监控”,巡检机器人根据值班人员指令,可实时将电力舱的巡检数据和画面传输到管理平台,一旦发现火情,还能够联合灭火机器人快速扑救,实现电力线路状态的实时感知、自主预警和智能处置,为地下管廊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萧山微融圈 吕术艳 洪美娜 记者 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