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一: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后,刘备第一谋士徐庶被曹操用计骗去许都,他推荐刘备去邀请诸葛亮当军师。第一次去书童告诉他,诸葛亮出游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诸葛亮探望朋友去了,见着了他弟弟,留下书信,表达了请他出山的愿望。第三次去,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门外候着,自己也在台阶下等待,等诸葛亮醒了向他讨教天下形势,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做出了“三分天下”的伟大战略构想!自此诸葛亮出山。
事迹二: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前,周瑜刁难诸葛亮“限十天造10万支箭”,岂料孔明当场答应3天搞定,并立下军令状。前两天诸葛亮不见任何动作,第三天江上起雾,他命士足将20多艘船连起来一字排开绑上稻草行至曹营擂鼓呐喊,曹操不知虚实命人射箭,末了诸葛亮还让士兵大喊“谢曹丞相赐箭”,气他一气。回去后后数一数箭10万余支,周瑜服气。
事迹三: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诸葛亮联吴抗曹,联合庞统使用了一出连环计,让曹操铁索连船,再以黄盖使出苦肉计诈降放火。此战术最为主要的是其实是诸葛亮善观天象,就能算准哪天突然刮东南风,让黄盖放火成功。于是,火烧赤壁,名动天下,三国鼎立。
事迹四:空城计
魏蜀交战,马谡大意失了街亭,司马懿大军杀至西城城下,城中只有一些老弱残兵。危急之下,诸葛亮命人打开城门,又让几个老兵在那扫街。他自己又坐在城头饮酒抚琴,悠然自得。司马懿不敢冒进,退二十里探虚实,等查明真相,赵子龙的援军已到,真是被骗的一愣一愣的。
事迹五:七擒七纵
诸葛亮为巩固后方南征,功成退兵时遇孟获截击,孟获作战勇敢、待人忠厚,在彝族人员好,诸葛亮便起了收复之心。于是便有了这可怜人被抓了七次放了六次,这倒霉汉子终于落不下脸面,信服的拜在诸葛亮帐下。孟获的投降使得蜀国南部安定,国力也加强不少。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1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2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3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4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5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
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
“三顾茅庐”之后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6
诸葛亮喂鸡的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小时候求学的时候,当时诸葛亮拜水镜先生为师,每天定时定点的去听水镜先生讲课。可是水镜先生有个习惯,他为了掌握上课时间就以鸡叫为准,只要鸡一叫就要下课。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总是感觉鸡叫的太早自己听课听的不过瘾,于是每天上学的时候诸葛亮就带着粮食去偷偷的喂鸡,鸡吃饱以后到点就不在叫了,诸葛亮还能继续听老师讲课。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这句话意思是说诸葛亮在跟随刘备打天下之前,是一个种地的,这里的“躬耕于南阳”指的是在南阳种地。其实诸葛亮不光会种地,他还非常的会种西瓜,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是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人都非常喜欢吃诸葛亮种的西瓜,可是诸葛亮有个规矩,吃西瓜可以但是必须把西瓜子留下。现在在襄阳一代还有“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8
诸葛亮的鹅毛扇被誉为千古智慧的象征,可是你知道这把鹅毛扇是怎么来的吗?关于鹅毛扇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当年诸葛亮拜黄承彦为师学习治国良策,黄承彦看诸葛亮是一个可塑之才,于是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黄月英许配给他。
可是黄承彦担心诸葛亮有眼不识金镶玉吗,于是骗诸葛亮说自己的女儿奇丑无比问他愿意吗?诸葛亮表示说非常愿意,自己不会以相貌来看人的。听到这样的话黄承彦非常高兴,黄承彦把所有的学问都写在了鹅毛扇上,让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在大婚的时候交给诸葛亮。结婚以后诸葛亮靠鹅毛扇上兵法学问帮助刘备打下了蜀汉江山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9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时候,当时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命其在十天内铸造十万支箭,完不成就要被军法处置,谁知诸葛亮竟然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为了挫败周瑜的诡计,诸葛亮命军士把草人装在船上假扮士兵,然后再大雾天去曹操军营借箭,曹营看见敌方战船以外是来偷袭于是一顿猛射,就这样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万多只箭羽。
现在人提起草船借箭一般是用来形容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篇10
六出祁山指的是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北伐大业,六次带兵伐魏的故事。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没有战败,但是最终结果也是不胜不败。后世史学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有贬有褒,有的人认为诸葛亮伐魏是以卵击石徒劳无功劳民伤财,也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蜀汉生存所需,正所谓我不伐人,人必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