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节电,日前有关地铁车厢室温偏冷的话题就被热议。杭州地铁最新回应说,将把车厢调至26℃及以上。公共部门能够直面关切,做到有问必应,这固然值得肯定,但如何做得更精细些、更人性化些,确也大有讲究。事实上,每个人对外界温度体感不尽相同,一定做到整齐划一,恐怕还是众口难调。也不妨从节电上寻求最大公约数,比如,采取分区控温模式,头尾设几节“强冷区”车厢,满足特殊需求,其余,则把温度调高二三度,设置“弱冷区”,不仅更节能,也更能求得理解包容。事实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城市地铁,就已纷纷采用这样的控温模式。
也不光是公共服务部门,工业企业积极践行低碳绿色生产同样重要。本报昨天二版就报道了这样一则事例——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迭代开发了一套“绿色低碳工厂管理平台”,利用智能化手段,科学动态调整企业用电。以往生产满负荷时,一小时用电量2000度左右;通过这套平台调节,每小时可节约600度左右电能,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作为生产中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企业,这样的平台设备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不光节流,还注重开源,利用闲置厂房屋顶建设光伏电站,不仅满足大部分日常自用,淡季时还卖给国家电网,这就更要点一个大大的赞了。
提到节电行动,最著名的莫过于席卷全球的“地球一小时”行动。这项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提倡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8: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行动起于节电,而又绝不仅仅止于节电。这项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约有超过220万户家庭和企业加入行动,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光节省下来的电就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这样的数字极具说服力。以宏大主旨融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最易凝聚低碳节能共识。
数据表明,一座工商业用户超过20万户的城市,户均一台电脑下班时间不关机,每年浪费电能就将超4000万千瓦时;而商业综合体每天节约照明1小时,每月就能节约电能超过5000千瓦时。在响应节电号召上,“办公场所夏季制冷温度设置不低于26℃”应成为共识,此外,无论办公居家,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尽量用自然光、不开长明灯等,都需要单位和个人自觉践行之。(评论员 涂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