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气的“火热”相似,“涉古”新闻也是火爆非常,可谓“如火如荼”:

8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发布《2022年度古籍工作重点课题公告》,面向全国古籍征集课题研究承担方。

8月6日晚,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存最长古廊桥——福建屏南万安桥突发火灾,98.2米长的古廊桥桥体已烧毁坍塌。

8月5日《浙江日报》报道:“两宋浙刻”丛刊近日首次亮相,第一辑第一种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率先发行;丛刊计划用10年时间,分10辑影印出版两宋浙刻善本共38种408卷。

8月2日,杭州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千呼万唤始出来”,公众参观的热情爆棚,一票难求……

有900多年历史的万安桥,曾屡焚屡建。2012年11月,万安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包括万安桥在内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曾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桥屋内檐下有13副楹联,历史上有不少有关万安桥的诗文,都是可以进入国家版本馆的。而传统营造技艺、营造法式,更是极其重要的“绝学”。在复兴路上、和平年代,万安桥竟然付之一炬,真是今人愧对古人,廊桥岂能如此“遗梦”!

今人如何对得起古人?看看“两宋浙刻”丛刊。回望历史,两宋浙刻光辉灿烂;发掘保护,继承弘扬,重任在今。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编辑出版活动的国家之一。专家介绍:从晚唐元稹白居易刻印诗集,到五代末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广刻佛经,绍兴、杭州乃至整个浙江,雕版印刷书籍成为一时风尚。而“出名出名太出名”的“两宋浙刻”,被视为“中国书籍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不论是官刻,还是家刻、坊刻,皆是字体精挺,用纸明韧,墨色清亮,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装帧精美——两宋浙江刻书,成为“一代之书”。

作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扎实文献依据,“两宋浙刻”丛刊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止观书局共同推出,这是“为古籍续命,为文脉留根”的切实举措,旨在让珍贵的两宋浙刻本“走”出图书馆、博物馆,既推动文献学、版本学、书籍史等领域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宋刻原籍。

要是问什么是“年度古籍工作重点课题”的重中之重,那么“两宋浙刻”丛刊的推出,无疑是其中之一。这同样是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促进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往圣”如何继“绝学”?浙江给出了一个高质量的答案。此心昭昭,日月可鉴!

乔乔之木必有其根,浩浩之水必有其源。如果忘本忘祖,乃是奇耻大辱。当年为了反驳汉字拉丁化,著名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写了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奇文,全部只有一个读音“shi”:“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时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失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事实是,汉字之美,难以抹杀,不可替代,是古人所创的伟大“绝学”,无法磨灭。

为往圣继绝学,是今人义不容辞的使命!(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