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发生在曹真、司马懿入侵汉中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诸葛亮、张嶷和王平。原文如下:

此时孔明病好多时,每日操练人马,习学八阵之法,尽皆精熟,欲取中原;听得这个消息,遂唤张嶷、王平分付曰:“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吾却提大兵便来接应。”二人告曰:“人报魏军四十万,诈称八十万,声势甚大,如何只与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魏兵大至,何以拒之?”孔明曰:“吾欲多与,恐士卒辛苦耳。”嶷与平面面相觑,皆不敢去。孔明曰:“若有疏失,非汝等之罪。不必多言,可疾去。”二人又哀告曰:“丞相欲杀某二人,就此清杀,只不敢去。”

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见: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廛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吾将大军皆在汉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劳,吾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也。”二人听毕,方大喜,拜辞而去。孔明随统大军出汉中,传令教各处隘口,预备干柴草料细粮,俱够一月人马支用,以防秋雨;将大军宽限一月,先给衣食,伺候出征。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屡犯西北,令魏明帝曹睿非常恼怒。在曹真和刘晔的建议下,曹睿下令由曹真、司马懿担任大军正、副都督,率兵四十万入侵汉中。诸葛亮得知这个消息后,令张嶷和王平带着一千兵马镇守陈仓古道。二人不知诸葛亮用意,不敢领命。诸葛亮认为本月之内必有大雨,曹军必将被困。二人这才恍然大悟,领兵前往。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以逸待劳”, 意为作战时想采用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敌人前来进攻,然后乘其疲惫,战而胜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兵法》中的“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曹睿下令进攻汉中之事,在历史上却有发生,但起因、过程及结果都与小说有着一定的差异。据《三国志•曹真传》记载,首先提出入侵汉中的是时任曹魏大司马曹真,他认为“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不过,这个建议一经提出,便遭到太尉华歆的反对。《三国志•华歆传》载,华歆认为此战“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但曹睿却拒绝了华歆的建议,下诏命大司马曹真与大将军司马懿一起率兵南下。

曹真和司马懿的这次进攻进展非常不顺。《三国志•曹真传》载,曹真从子午谷出发没多久,便遇上了连续三十多天的暴雨天气,“栈道断绝”,曹真进退维谷。此时,少府杨阜和散骑常侍王肃上奏曹睿建议退兵。杨阜与王肃认为大军一开始就遭遇大雨侵袭,出师不利,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和突然性,应该立即班师回朝。眼看大势已去,曹睿下诏令曹真、司马懿撤军。这是曹魏在诸葛亮时代唯一的一次主动进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无功而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