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6日,杭州市农村污水零直排村现场推进会在临平召开。在实地考察中,丁山河污水零直排村和李家桥污水零直排村的建设成果让大家眼前一亮。
“杭州正在加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未来乡村建设,而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不仅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范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紧扣“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农村污水治理八字方针,持续做优农村人居环境。
据悉,目前全市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9656个,今年年底将累计建成农村污水“零直排村”96个。
一村一策,因地制宜
污水治理探出“新花样”
水清、景美,是美丽乡村的共性。而怎么让水更清、景更美,就要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形成各有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综合解决方案。
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河流密布、水网交错,沿岸错落有致的民宅枕水而筑,水是这里最好的资源。
“丁山河村是一个真正的水上乡村,我们想要打造独具特色的水乡民俗风情游,最重要的就是农村污水治理。”丁山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开起农家乐,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生态化治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丁山河村以“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五全理念为引领,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了污水“零直排村”。
沿着小路往村里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分布着好几个井盖。“这些井分别是污水接户井、雨水井、厨房清扫井,还有化粪池和检查井等等。”根据介绍,丁山河村郑家埭自然村的81户农户都进行了户内设施改造,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至村里中央的处理终端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尾水就地利用,实现资源再利用。
“之前污水从院子里直接排出,到了夏天特别臭、蚊虫特别多,现在建成处理终端后,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丁山河村村民郑赟婷说。
丁山河村是杭州有序推进污水“零直排村”建设工作的缩影,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的典范。临平区东湖街道李家桥村则是把污水治理和农村口袋公园建设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这个生态主题公园里藏着污水处理终端,尾水可以直接排到旁边的稻田、菜地进行灌溉以及景观水池补水,实现了污水处理和资源利用的闭环。”李家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规划建设前期,就充分考虑了“美污融合”,将污水处理终端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节点,为村民提供散步、休息、玩耍的好去处。
杭州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不仅是治水治污的提升,还将农污工作纳入村庄人居环境优化的全局统筹考量。这两个案例均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打造‘一镇一品’美丽终端,打开乡村生态富美新局面。”临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治污,标准保障
推动“盆景”变“风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范体系和有效机制探索的步伐,杭州从未停歇。
目前,全市10个区共有1938个行政村,建设了处理设施9656个,基本建成“零直排村”55个,其中已试运行的48个,农污治理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地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的落实和各项治污举措因地制宜的探索。”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打造独特韵味的新天堂,杭州农污治理工作还要乘胜追击,持续“提质”。
特别在智慧化管理上,杭州创新成立了乡村建设领域的智囊机构——数智乡村建设研究院绿色建设发展研究中心,14位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正在为今年36个零直排村方案进行指导。
萧山区宁围街道顺坝村终端设备外的大屏上,进水量、出水量、污泥处理量、水质标准等数据一目了然,污水井盖下还安装了微功耗的自控装置和监测设备,能实时监测污水水质、检查雨污水有没有混排。
“在农污‘零直排村’建设中,我们更加突出污水终端的功能性,利用科技实现全程监控、全线联动。今年6月,萧山拟投入2200万资金,在日处理20吨以上的终端统一进行数智化建设。同时,通过平台接口开发,打通省、市、区、运维单位‘四个平台’,加快各方数据联动。”萧山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萧山还将建立可视化远程集中监控平台,实现对站点进出口水质、运行工况、视频图像等数据远程集中监控和智能告警,提高异常突发事故的处理效率。
在此基础上,一张覆盖杭州全域的智慧化运维管理网络正不断织就织密,推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盘棋”,推动9000余个终端达到最佳运维效果。
农村治污,久久为功。推进会上,以水波纹为主题的“零直排村”logo和卡通形象“小护卫净净”正式露面,引导更多人知晓了解“零直排村”、支持参与到“零直排村”建设中来。
“我们将持续以‘八字方针’为纲领、以‘五全’理念为目标,做好终端出水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或所属乡村的景观升级,使之成为未来乡村的典型样板区块。”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通过建立村镇建设工作“赛马”机制,将农污治理工作与揭榜挂帅项目进行深度融合,使杭州市的农村污水治理持续保持高水准,为全省、全国农污治理提供“杭州样本”。(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