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城有一个关键词,“幸福”。

该区提出,以党建为统领,全域打造“幸福邻里坊”——一个以“幸福”为标尺,以“邻里”为主体,以“坊”为空间,以“生活”为核心,以服务为主线,围绕“党建引领、服务群众、创新治理、培育文化、联结邻里”,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的社区共富综合体。

目前,红梅、青荷苑两个“幸福邻里坊”项目已基本建成,小营巷、青年路、景芳、钱运等其余第一批“幸福邻里坊”试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按照计划,第二批13个“幸福邻里坊”项目将在8月底前建成,年底前上城每个街道至少将建成1个“幸福邻里坊”,2023年将覆盖40%以上社区,2025年实现全域覆盖。

党建引领打造“幸福邻里坊”

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社区变美了,户外的活动空间也大了,还增加了各种室内活动场所,有讲座、养生、书画、舞蹈、瑜伽等等。”在青荷苑小区生活了十多年的章大妈说,以前大家唯一的活动场所就是社区的小凉亭,一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在家。现在只要有空,她都会到“荷乐颐养园”里跟着非遗传承人葛秀英学剪纸,在这里还能量血压、做艾灸、学习养生知识……

补齐居民“家门口”的服务资源和设施,是打造“幸福邻里坊”的一块重要内容。为凝聚共富单元建设最大合力,采荷街道发挥党建共建 “同心圆”引领效应,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建了由50余家优质合伙企业组织、30余个部门单位的“幸福红盟”。在青荷苑,街道通过整合原有10处空间新增社区配套空间2000平方米,打造了“采尚红邻”党群服务之家、荷乐颐养园、荷苗童乐园、晓荷书房、“金牌管家”等五大驿站,形成了“小而美”“精而暖”的服务集群。

在建好物理空间的同时,青荷苑还将原来辖区中36个“各自为政”的准物业服务小区化零为整,引入专业物业公司,打造“金牌管家”,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基础物业服务。截至目前,已解决民生问题130余个,完成民生实事14件。

青荷苑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幸福邻里坊”建设中,上城加快推进党建网、治理网“双网”融合,积极整合社区(小区)闲置空间、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阵地资源,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功能集成化”的原则,提供“3+X”服务功能清单,通过“一厅一岗一坊”,叠加X项功能,打造“十分优享”服务圈层。

让幸福之花开满社区角落

在这里看见未来的模样

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都能享受到有质量、有温度的优质服务,体验到更具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社区生活,这是建设“幸福邻里坊”的题中之义。

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是个拆迁安置的老旧小区,原本环境差、管理难。“通过旧改资源整合、腾笼换鸟、党建共建,社区打造了‘红梅·幸福家’,以邻里中心为圆心,建立了‘十分优享’服务圈,集成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平安、智慧生活五大功能,餐厅、超市、书房、剧院、健身、医疗等20余个功能一‘坊’俱全。” 社区党委书记孙燕芬介绍说,社区通过建立党建引领公约自治体系,落实“六大员、五必访、二巡查”坊员职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十分透明,居民群众也十分满意。

“我觉得这里可以承包我们一家人的乐趣。周末我在四楼健身,老人在三楼健康小屋,孩子放在儿童成长驿站,中午一家人还能在一楼邻里餐厅吃个饭。”二胎妈妈管佩颍前来体验后表示很满意。

聚焦美好生活,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幸福邻里坊”正在上城加速形成。比如,小营巷社区打造红管家一条街、便民商业街、邻里客厅、共享陪护中心、老人颐养中心等空间,净增服务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青年路社区通过“晴雨”“港湾”功能融合打造湖滨晴雨治理工作场景和红色港湾展示实践场景,形成党建统领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模式;景芳社区组建党员干部驻点包楼小队,将“邻里议事坊”协商平台建在网格上,打造以网格为单位的“一格一坊、坊网结合”的治理微单元;钱运社区组建“党员领雁”“国际志愿”“青春志愿”“幸福邻里”“大手拉小手”5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推动社区由“小家庭”向“大家庭”转变。(记者 李婷婷上城微融圈 李凌婧 潘罗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