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孩子需做好哪些准备?及时调整作息、科学增加运动量、具备基础认知能力、参与家务劳动,上城区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创始人林海松给出以上四条建议——最近,这段短视频在该儿童康复指导中心的家长群上线。

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是上城区一家今年提升建设的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已顺利通过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评估验收。实际上,这家儿童康复机构创立已有多年,在今年的提升建设中,不仅搬了新址,面积扩大了一倍,设施更优于从前,同时,它的线上线下家长课堂丰富多彩,深受爸妈们欢迎。

“提升建设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10家,是今年由市残联牵头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截至今年7月底,已超额完成任务,一共提升建设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11家。”市残联康复部部长汪珺介绍说,在今年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家长学堂品牌效应持续发挥。市残联加强特殊儿童家长学堂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定点机构发展联盟作用,统筹省市各类机构特色优势和力量,系统安排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并延伸带动各定点机构加强家长课堂建设。

记者在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发现,这里个训室、团体班教室、感统室、体态评估室、心理咨询室、家长咨询室、户外活动场所等专业相关设备场所一应齐全,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及生活化场景,公园、超市、学校一应俱全,为残障孩子提供社会融合和生活实践的场地。

“在家长课堂的设置上,我们会从日常工作中发掘家长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也会动态收集家长想听什么课程。每周都会有家长课堂,有小规模的,也有大范围的,线上线下都有。”林海松介绍说,现场,许多家长代表还会作为过来人分享经验。比如,有些祖辈带着孩子来上课,看到康复师比较年轻,觉得他们的话信不过,不想照康复师说的做。“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邀请一位模范奶奶,开一次家长课堂,专门邀请这些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来听听。”林海松说,“暑假期间来中心的孩子比较多,利用家长的午餐会,我们还经常开设一些时间短、规模小的家长课堂,做夏季风险防范等培训。”

今年6岁的天天(化名)在贝蓓儿童康复指导中心已经快5年了,天天妈妈每周安排两个下午,开车从海宁把孩子送来上课。妈妈说:“虽然天天做什么都比普通孩子要慢一点,但看到孩子在这里慢慢成长、慢慢进步,心里特别高兴。”

今年3月因疫情防控和机构装修等原因,机构暂停开放,这一度让天天妈妈很焦虑。好在有线上的家长课堂,这段时间“线上课程”给天天妈妈带来很大帮助。“群里的线上课,老师都讲得通俗易懂可操作。像林老师说的孩子发育金字塔,初看不明白怎么回事,但听他分析后就懂了,位于金字塔底层——触觉感知输入原来这么重要,尤其对我们这种感觉相对较差的孩子而言。”天天妈妈看完视频,马上给娃安排洗澡玩水,并准备了各种工具,用玩具、刷子、毛巾等去碰孩子的脚底或身体,让他获得更多的触觉输入和刺激。

市残联自2021年5月开始谋划建设杭州市特殊儿童家长学堂,并助推全市52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家长学校建设,将专业康复知识覆盖全市有需求的特殊儿童家长人群,切实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成效。同时,由市教育局、市残联、市卫健委共同遴选的家长学堂公益讲师团,涵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科、省眼科医院等多家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专家,每个都是特殊儿童康复领域的大咖级人物。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特殊儿童家长学堂已开设线上课程16期,线下参加现场培训的家长有近3000人次,各机构自身开设的线上线下课程也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特殊儿童康复保驾护航。(记者 史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