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象山中心菜市场的蔬菜区、水产区已进入“迎宾模式”。刚刚到达工位的菜市场服务台工作人员周淳拿起抹布,擦拭工作台上的公平秤——曾经一天用百余次判断是否足秤的公平秤竟有了些许灰尘。
作为一个集批发区、蔬菜区、水产区于一体的多功能菜市场,象山中心菜市场的面积达1.2万平方米,日常活跃的商户超过800家,日均交易量4万余笔,是华东地区交易量较大的菜市场之一。
“来这里买菜的,不仅有企业、餐饮单位的采购团队,还有负责红白喜事采买的人员以及周边居民。”周淳告诉记者,以前公平秤日均使用量超过一百次,但现在几乎用不上了,可能两三天才用上一次。
从原先使用频繁的公共计量工具,到如今默默“吃灰”的闲置物品,象山中心菜市场公平秤的变化,离不开宁波数字化改革的推进。
去年5月,象山中心菜市场完成改造后,对800多家商户的普通电子秤进行统一替换,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电子秤,可以记录每笔交易的数据,实现商品溯源,让缺斤少两无处遁形。
“由于我们菜市场体量大,随机抽查商家是否存在缺斤短两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周淳介绍,以前大家更青睐公平秤,因为作为第三方,它不仅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据,也是商家维护信誉的重要保障。
“现在,智能电子秤普及了,每笔交易数据都有迹可循。市场内不允许商户使用其他电子秤,即使有部分不良商家想要搞点小动作,也有心无力了。”周淳告诉记者,电子秤在完成称重后,会吐出一张纸质二维码。消费者后续发现菜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缺斤少两,二维码可以作为凭证。
第一次失信口头警告,累计3次停业整顿,累计6次直接清场……智能电子秤普及、清退机制建立后,象山中心菜市场内涉及缺斤短两的消费纠纷明显减少。“商家更讲信誉,消费者也买得更放心,公平秤不得‘吃灰’嘛。”周淳笑着说。
事实上,普及智能电子秤只是象山中心菜市场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第一步。有效交易数据不断积累,将成为菜市场、银行以及政府部门的宝贵财富。
因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银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商户的销售情况,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同时为有需要的商户提供信用贷款;税务部门可以根据销售数据核实商户的缴税情况;菜市场能实时掌握蔬菜、水产品的储备情况,以更快的速度应对台风、疫情等突发情况……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依托交易数据开发的应用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次以智能电子秤为起点的数字化变革已在象山中心菜市场打响。(记者殷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