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彭埠街道综合执法中队在金隅会潮悦府工地立案查处2项问题,1起用电标志标识不明确,1起未按规定实行垃圾分类,现场立即开具整改通知单,要求工地进行整改。

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的上城区彭埠街道,辖区14.76平方公里内现有在建工地99个,工地总数量可以排到主城区前列。

是发展热土,也是治理痛点。为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彭埠破立并举,新推出了“工地监管一件事”个性化执法场景。

自6月底改革以来,彭埠街道持续开展的“净路一号”行动,重点推进在建凤起东路、昙花庵路沿线等乱象集中区域的一批工地综合治理工作,检查食堂食品安全、环境秩序、垃圾分类、防欠薪、施工安全和汛期应急等情况,现场查处问题15个,针对问题开具《彭埠街道一体化执法工作联系函》,同时对建设主体和施工单位进行约谈,汇集多方力量对建筑工地进行“会诊把脉”,要求建设主体及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监管效果进一步凸显。

“彭埠的工地不仅多,还不具备合围条件,主要沿着钱塘江呈线性分布,如果管理不善随时可能有违法设立的工程车进出口接驳到市政道路上,从而导致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道路扬尘、道路坑洼、管道破损等诸多环境治理问题。”彭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雅斌介绍道。

难管也要管。工地是个非常综合的“小社会”,以前是城管、质安监、公安、交警、市场监管、人力社保等多条线各自“单线作战”,一个工地一个月会迎来好几拨检查,而每个条线覆盖一次检查又呈现量大面广,费时又费力。

“但自从改革以后,情况不一样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打破了部门条线间壁垒,通过集成式执法,综合查一次,不仅解放了基层执法人力,还避免了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提高了执法效能,同时被检查单位的问题接收、处置及成效标准也趋于统一,在街道区域内形成良性的治理态势。”张雅斌说。

目前,为更好地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彭埠街道设立了街道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分中心、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临时党支部,完善组织架构,并聚焦“队伍一体化、场所一体化、执法一体化”,整合物理空间,将于明年建成一个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彭埠城市管理综合治理中心,实现街道综合执法队集中办公,各城市管理要素集约运作的模式。(记者 吕烨珏 上城微融圈 张欢 褚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