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的由来

牡丹花的香色可贵,超出一般花卉,以“国色天香”来形容,是始于唐朝的。据李濬《遮异记》载,唐太宗太和年间,暮春之日,内殿赏牡丹花。唐太宗颇好诗,因问画家程修已说:“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称首?”程修已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太宗赞口不绝,感叹移时。自此,牡丹便有“国色天香”的美名。

国色天香最初形容的是哪种花

“国色天香”最早是用来形容牡丹花的,后来才被用来形容人。“国色天香”这一词源自于唐朝时期一位名叫李正封的舍人所作的《牡丹诗》。这首诗中有一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自古以来便因花色艳丽,观赏性高而颇得人们喜爱,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将牡丹当做观赏植物进行种植。等到了唐朝时期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他们对牡丹的喜爱更甚于前人,所以这个时期的牡丹诗也是非常高产的。

李正封的《牡丹诗》作为众多牡丹诗中的其中一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国色天香”这一词的源头则是因为唐文宗举办的一次赏花宴。在此次赏花宴上,唐文宗问一画师:“当下诸多牡丹诗中,谁人的牡丹诗最出色?”该画师便向唐文宗推荐了李正封的这一句诗。唐文宗听完也觉得这句诗写得甚是不错,恰好此时他又看见自己爱妃在姹紫嫣红的花丛显得尤为美艳,于是便笑说了一句:“爱妃就如这诗所写的那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