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中晚期的青藏高原北部为中国西北盆山构造区,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在全吉地块东部乌兰县沙柳泉地区新发现了白垩纪煌斑岩脉群距今已有1亿3000多万年,这为青藏高原北部中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日前,记者从省地质调查院获悉这一重大发现成果。

据省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介绍,中生代中晚期青藏高原北部在中侏罗世到白垩纪都以大型断陷、走滑及压陷盆地发育为特征,除陆相沉积盆地外,其他类型沉积建造记录十分稀少,盆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仍不清晰。而全吉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北部秦祁昆造山系内一个稳定的地块,此次在全吉地块东部乌兰县沙柳泉地区发现了白垩纪煌斑岩脉群,这一重大发现可对青藏高原北部中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提供新证据。

“此次发现的煌斑岩脉群集中分布于全吉地块东部沙柳泉地区,煌斑岩呈脉状产出,脉宽一般在 0.5米—2.0米,最宽可达5米,长一般在20米—100米,最长可达200米;煌斑岩长轴方向以北西向为主,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少量为北东向,个别为近南北向,倾角较陡,一般大于60°,部分近于直立,倾向无优势方位。煌斑岩侵入于达肯大坂岩群片麻岩和大理岩中。”工作人员说。为了对发现的煌斑岩进行更精准的分析,省地质调查院的工作人员对发现的岩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此次发现的煌斑岩脉群距今约有1亿3500万年—1亿3300万年。

发现煌斑岩脉群有什么意义?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秉璋,他告诉记者,白垩纪时期的青藏高原为大陆,地质活动记录非常稀少,而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的煌斑岩脉群是一种来源于地幔的积性岩浆,岩石类型有斜闪煌斑岩、云煌斑岩、云母角闪煌斑岩和球颗状云母角闪煌斑岩,这就确定了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早白垩世幔源岩浆活动的存在。同时,沙柳泉煌斑岩脉群的发现也暗示了全吉地块东部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金矿成矿区。(记者 王瑞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