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丰收在望。
“风景独好”的桐庐县横村镇,鹊起于针织重镇,独特于山花烂漫,当先于共富示范,根基于社会治理。
今年以来,横村镇依托自身优势,顺应发展大势,以“产业振兴”“美丽样板”“效能建设”“共富先行”为抓手,加快探索共同富裕横村路径,奋力建设“新时代共同富裕示范区镇域样板”。
后劲更足 “转”“优”并举抓产业
走入桐庐凯瑞针纺有限公司的二楼,办公区的两块大屏尤为显眼。“这个云平台,让原本繁琐的样品、报价单、产品、工艺单、配料单等管理一目了然,极大地解放了管理层的脑力、体力。”公司董事长周建伟说,尤其是数字化直接打样技术,让客户看样的流程更直观,且打样造成的能耗、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大缩减。加上配套小程序应用,即使出门在外,也能实时掌控订单生产情况。
“数字化的投入不小,效果却不能立竿见影。但若放弃这一点,企业发展桎梏依旧存在。”周建伟认为,数字化已非选择题,而是在行业中立足的前提。
而产业数字化,没有一个万能模式,需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变化。杭州织慧科技有限公司以纺织工业业务为起点,致力于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针织二代”,公司总经理周凯十分明晰该行业的痛点和难点所在。在横村针织块状经济的区域性协同智能制造转型中,该企业打造了“织为云”协同制造云平台,具体为传统针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平台。
桐庐凯瑞针纺有限公司便是该云平台的标杆,三年多的运行,其带来的红利正逐渐放大、叠加与倍增。“随着全电脑横编织机、智能围巾面料开剪机、智能围巾剪裁机等智能设备的增添,及云平台的运用步伐不断加快,凯瑞针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到15%,产品研发周期下降了2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0%。”周凯介绍,云平台着力解决打样成本高、部门沟通不畅、生产流程混乱、积压浪费严重、成本利润统计困难等诸多痛点,让工厂从传统的纸质管理生产转型升级为数字化、智能化的云端在线生产管理。接下来,他们将开发更多的大数据分析、协同智能制造、协同物料管理模块应用,以实现行业区域性的协同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行业竞争力。
传统针织卷入数字化浪潮进行“新生”的同时,横村创新步伐不止,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更是落子蓄势待发。“一城三园”产业平台的建设,更推动了针织产业走上从零散的家庭作坊到规模大、外向度高、品质高的特色产业集群之路。目前,年产400万套针纺织品的迪杉塔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结顶,二期预计10月开工建设;首年产值5000万元,三年后达到一亿元的智能家居生产项目完成桩基阶段;年产3000台轻型智能AGV物流小车项目的圆通物流智创园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12月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其中,迪杉塔项目的投资方,即全国针纺织行业龙头企业——上海晟达纺织品有限公司,在持续提升针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同时,每年还将扶持培育4-5家小升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在的项目用地正是低效用地整治成果。今年以来,横村镇通过“数智改造”“有机更新”“兼并重组”“转让盘活”等多种途径,高标准高效率纵深推进低效整治提升工作,至目前,已完成工业低效用地整治140.27亩,有效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该镇工业用地利用水平的根本上、整体性提升。
“样本”优化 共富带里“鼓点”密
这几日,在凤联村海拔480米的虎山,杭州九嘉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里,黄精叶片下挂满了一串串饱满的黄精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凤联村的农产品展厅内,黄精的衍生产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黄精籽和根部均可入药,儿时家人便上山采挖黄精,药食两用,尤其九蒸九晒后还是很好的‘零食’。”介绍者便是基地负责人,也是凤联村乡贤钱幸初。2016年,他放弃了快递事业回到家乡凤联村,流转了120亩荒地开始种植黄精,并以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推进黄精产业的发展,到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基地的黄精也开始进入丰产期。“今年,黄精每亩利润保守预估有4800元。”钱幸初说。
而在凤联村农产品展厅旁,便是新落成不久的横村镇凤联村幸福直播间。“直播能把山里的土货送出山,还能输出凤联村的风土人情,是村里增收致富的新机遇。”凤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先锋“农播客”余伟标说,今年,借助幸福直播间,仅凤联高山桃就完成线上销售14万斤,加上线下的销售,总销售额160万元,桃农收入实现翻番,仅此一项村集体可增收至少50万元。
这个“挂在山坡上的小山村”是如何绑定周边五村进行换挡提速,并驶入共富的发展快车道?去年11月,横村镇依托凤联片5个村集中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11个党组织建立“黄金峡谷”共富党建联盟,开启“联盟聚力,抱团发展”共富模式。平台搭建后,通过基层“领雁行动”、资源“上山下乡”、成员“发展共促”三大路径,畅通共同富裕“示范路”。至目前,已累计吸引乡贤返乡投资创业76人次,引进乡贤相关项目104个、涉及资金3.1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带动连片五村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9月9日,“黄金峡谷”共富带的“红色朋友圈”再扩容,为黄金峡谷共富带振兴发展注入了崭新动力。
“今年实施耕地‘非粮化’整治出52.5亩地,村里想种些萝卜、油菜等粮食作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但缺乏销售渠道。”面对元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厉建民的苦恼,凤联村乡贤喻泽奇回答:以销定产。
接下来,横村镇还将通过快递赋能、引凤还巢、区域统筹等形式,优化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借力“非粮化”专项整治,新增粮食种植面积1700余亩,支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依托共富带五村的资源禀赋,培育“黄金峡谷”区域品牌,开发“黄金山礼”特色农产品系列,通过凤联幸福直播间的窗口展示带动联盟成员村的农产品走出去。
幸福提质 全力以赴惠民生
9月下旬,横村镇社会事务办对照前期摸排的低保低边的需求名单,进行再次核实,并初步确定孙家村和元村村为试点,以居住环境大改善和独居老人“云守护”两项工作为抓手来做好横村镇“大救助”日常工作。
在共富路上,横村镇聚焦困难群体高频需求,迭代升级保底提低工作,目前,横村镇正着手于推动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迈进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救助工作就像是‘绣花’,针脚一定要细要实。”横村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黄峰说,近年来,横村镇不断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建立镇村小组三级网格化困难群众数据库,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走亲干部定期对全镇低收入户进行走访关爱,摸清家庭情况、困难原因、帮扶需求等,根据调查情况,明确帮扶主体,出台帮扶政策。同时,结合年底前建成的社会救助数字化平台,将建立1000多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形成一户一档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全最画像,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主动发现、即时干预、精准救助和综合帮扶,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为了不让困难群众漏享、重享一条救助政策,横村镇对救助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部门类别、对象类别和补贴方式进行分层分类,理清救助惠民政策。横村镇积极探索其他乡镇(街道)事项“跨乡通办”,坚持“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保障涉企便民事项100%进驻到位、权限100%授权到位。
奥鑫筑友董事长孔作凡出资4万元,帮助湾下村低保户实现更换人工耳蜗的愿望;市人大代表姚兴军多次往返,帮助九岭村一精神障碍患者办出残疾证,使其享受相应救助政策……紧扣苦难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横村镇整合社会资源,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着眼居民最急迫、最紧要的问题,构建高质量民生兜底保障体系。
此外,横村镇还依托红色先锋阵地,打造爱心凉茶铺、杨阿姨缝补室、宝大叔调解室、复兴少年宫、天窗议事会、便民工具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等八大共享场景,通过强化公共空间、便民服务等要素,满足“一老一小”生活需求。(记者 黄蓉萍 桐庐微融圈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