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武汉市地图,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横跨汉口、武昌两镇。长江从中穿过,串联起全市内环线里全部的过江通道——长江大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公铁隧道、武汉长江二桥。而这个三角形的三个支点,分别是黄浦大街立交、航空路立交以及大东门立交。

2021年,位于这三座立交桥下的路面一层环岛接连变了样:2月,封闭了10年的黄浦大街环岛西侧护栏没了;8月,封闭了15年的航空路环岛西侧水马拆除;11月,大东门环岛上停停走走的车流如贪食蛇般“头咬尾”转了起来……从敲定改造点位到明确改造方案,再到改造的最终落地,每个环岛上越来越顺畅的通行背后,都蕴含着市民在遭遇拥堵时对畅行的期盼,交警吸纳进群众用脚步和车轮丈量出的智慧。警民携手推动着“转盘们”一次次的精致转身。

■响应市民呼声

改造解决拥堵痛点

2月22日,周一一大早,家住黄浦雅苑的黄女士开车前往徐东,刚出门的她惊讶地发现,黄浦大街环岛上原本封闭的护栏不见了,路边的交警挥手提示她直行,直接从沿江大道匝道上桥。

“黄浦大街往二桥方向可以直行了!”这一变化让她在多年早高峰中的等待成为历史。原本需要沿解放大道掉头,与3个方向的行车排队等候分流,如今直行车可以直接过路口,不同方向的车不再互相干扰,通行更安全也更快捷了。

江岸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徐界平介绍,解放大道黄浦大街环岛是连接解放大道、武汉大道、长江二桥、中山大道、沿江大道等多个道路的重要节点,周边集中了众多医院、商圈、中小学校等。近年来随着周边道路施工逐步完成,背街小巷逐步开通,道路通行条件不断向好,车流量呈现“井喷”态势,高峰时段车辆排队现象较为突出。车辆交织还易引发交通事故,一旦出现车辆擦碰即会造成交通拥堵。

“以前每逢高峰期从黄浦大街右转解放大道掉头时,我都神经紧绷,生怕剐蹭到对向车辆。”家住后湖片区的盛女士深感转盘难转;家住黄陂区的市民马先生在江岸区上班,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解放大道黄浦大街环岛。“一到早晚高峰时段,路口排队是常态。”

徐界平说,无论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还是从车辆通行效能的角度考虑,对解放大道黄浦大街环岛交通组织进行精细化改造,都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打开西侧封闭护栏、4个方向车流推磨式放行、增设路口信号灯……今年2月,江岸交警逐步展开了对该路口的改造和调试。

3月1日,经过改造的解放大道黄浦大街环岛迎来开学交通“压力测试”。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提供的数据,对比去年9月1日改造前中山大道及黄浦大街的拥堵指数均有所下降,路口交通安全防范效果显著提升。

■依靠群众建议

环岛优化边试边行

从航空路到大东门,被称为著名的“航大线”。在月湖桥、晴川桥均未通车时,江汉一桥承载了绝大多数经汉阳上长江大桥的车流。“航大线”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汉的过江大动脉。

今年8月,沿着“航大线”行驶10余年的10路公交车,因为航空路环岛的改造,行车线路随之改变。10路公交车线长李文凯兴奋地说,环岛的通行方式调整缩短了10路公交经过航空路的时间。

8月20日,航空路一层环岛护栏拆除,中山公园方向来车无须掉头,可直接经环岛前往武胜路方向,青年路车流通行方式不变;8月26日,青年路方向禁行正式取消,航空路一层环岛正式全开放……航空路环岛的几次交通组织调整,硚口交通大队秩序科科长王治都参与其中。

“试运行过程中,我们多次调整信号灯配时、交通指示牌等,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优化方案,这其中离不开市民们的群策群力。”王治说。

航空路环岛靠近同济医院,准备进入医院的车流排队过长,常会影响环岛的通行效率。

刚对外公布航空路环岛即将打开的消息时,王治的微信上就收到了好友留言:“车流大的路口很容易造成‘拖车尾’,影响其他方向车辆通行,我建议在靠近同济医院的路口划黄色网格线。”

消息来自住在仁寿路的高先生,他家距离航空路环岛仅两公里左右,出门不时经过同济医院旁,他常会选择避堵绕行。对此,高先生多次在网上留言,对航空路及周边交通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一来二去,王治为了方便交流添加了高先生的微信好友。经过实地调研,高先生施划黄色网格线的建议被采纳。

近日,高先生驾车外出办事,往返时两次经过航空路环岛均行车顺畅。“很开心自己的意见能被这么认真对待,感觉我也为优化城市交通出了一份力!”他笑着说。

■瞄准畅行无阻

城市道路不断精致

82岁的王琨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师,多次担任武昌区人大代表,长期关注区域交通情况。多年来,居住在昙华林的他都会乘坐通勤车,往返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区,常途经大东门环岛。“经常在中山路上排队等待较长时间,而此时环岛内的车却并不多。”

对于王琨的感受,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熊志军很认同。他介绍,大东门环岛位于中山路与武珞路交会处,而这两条道路分别是武昌城区南北向、东西向的大动脉。本身车流量大,加上环岛内直行、左转行车交织打结,导致车辆在环岛出口处排队,使环岛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

今年11月16日,在武汉精致交通建设专家研讨会上,全国交通信号灯专家王小刚在分析了大东门交通流量视频画面后,提出建议:将环岛信号灯撤到路口去,让环岛车流像贪吃蛇一样“头咬尾”转起来。这给了熊志军很大启发。

近日,大东门环岛开始试行东西向对放,环岛内待行的改造方案,通过优化信号灯放行相位,提升环岛通行效率。

11月26日,熊志军在环岛旁查看试行情况,发现通过在环岛内设置待行区,有效利用了环岛内部空间,让岛内车流在停停走走间与外部车流连续运转起来。同时,更加紧凑的信号相位也保障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过街时间。“原本需要等待一分半左右的行人过街周期缩短至半分钟左右。”他介绍,下一步,大东门环岛改造方案还将结合小东门、武昌火车站等周边区域联动,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通行效率。

精致转身的不仅是3个环岛。2021年,武汉对全市的50个路口、18个堵点进行了精致化、效能化提升改造。市民关注哪里,就改造哪里。每一个改造方案,武汉交警都提前向社会公示,50多条市民意见和建议,被纳入改造方案实施。完成改造的路口,“市民探访团”上路来“验收”。改得好不好,市民投票说了算。

日前,由武汉市公安交管局举办的“武汉十大精致路口”网络票选活动落下帷幕。7天共收到6.19万张选票,投票网页浏览量达到21万人次。

如何让城市道路不断精致,市民行至其间时更安全、更有序、更通畅是不变的标准。经过改造后的50个精致路口,交通违法现象减少20%;18个堵点中不少常堵路段拥堵程度下降5%以上。

(记者戴旻阳 魏娜 李慧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