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邻里通过“窗帘约定”这一“暗号”,来确认空巢老人安。什么是“窗帘约定”?原来,被帮扶的老人每天都以拉窗帘作为“暗号”,向帮扶者报安。一旦窗帘没有拉开,帮扶者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同时联系街道、社区和被帮扶者家属。

“窗帘约定”的做法可谓“举手之劳”。这种做法有点像传统版的“一键呼叫”,除了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了邻里互助的公共温暖和社会自为。在一些地方,摄像头、呼叫器、智能监测设备……这些适老化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受条件的限制并未做到全覆盖,同时,单向措施的综合效益相对有限,还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社会干预机制。

在公共力量和社会资源不足的语境下,民间互相照顾、彼此关照、守望相助,往往会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力量。事实证明,“窗帘约定”的暗号,已成为挽救生命的救生符。一次次窗帘的暗示,带来了生命的保障。守望相助的温情与责任,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温度。只要心中存善,只要善心不死,空巢在强大的民间自为面前,一样可以变得温馨。

将“窗帘约定”的模式推而广之,不仅是解决“空巢危机”的当下之选,也是建立人情社会的必然之举。“空巢危机”所暴露的最大危机,不在空巢本身而在于社会变迁所导致的人情冷漠。一道道防护网也成了破坏人际信任与彼此依赖的樊篱,“对面相逢不相识”的冷漠与隔离,才造成了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支离破碎,空巢老人既失去了家庭的关爱,也失去了社会的关照。常言道,远亲不如邻,如果每个人都有熟人社会的热心,都存互相帮助的热情,“窗帘约定”就会成为民间互助的常态。

可喜的是,“窗帘约定”已呈现出从局部试点到普遍推开的良好势头。最初,这只是邻里之间形成的一种默契,渐渐地成了社会互助的常态化手段,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多,在疫情防控等客观因素的叠加下,这种以抱团取暖和民间互济关爱空巢老人的尝试,为破解空巢之痛提供了有效路径。(堂吉伟德/文王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