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广州海心沙“星”光闪耀,广东省第二届技能大赛(广州赛区)闭幕式在这里举行。经过三天激烈角逐,全省23支代表队700多名选手参与的60个比赛项目冠亚季军及优胜奖当晚揭晓。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国赛冠军作为颁奖嘉宾,为本届大赛获奖选手颁奖。
此次大赛,奖项覆盖面广,23个参赛代表团均获奖。广州市斩获28金、11银、8铜,以及9个优胜奖,位列各代表团首位。闭幕式现场还揭晓了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获奖名单,由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为获奖代表进行颁奖。
礼遇人才,厚植风尚。这是一场全省职业技能的“超级大赛”,全面展示技能人才风采,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岗位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更是一次职业技能教育的“头脑风暴”,全方位搭建政学企研交流合作的桥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风采▶▷
彰显劳动之美、技能之光
精雕细琢、指尖飞绕,一块由100多克黄金纯手工制成的“牧牛”吊坠与图纸相似度达到97%以上;只用15个小时,一个近50平方米的小花园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硬景误差在2毫米内;手指飞快敲打键盘,眼睛紧盯电脑屏幕,3小时内在1万多个样本中找到目标……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各路选手大展身手。这里既有工业设计、原型制作、工业机器人比拼,又有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项目,还有木工、园艺、花艺等角逐,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等14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观赏性强。
移动机器人项目是传统比赛项目,集观赏性与竞技性于一体。六七平方米的赛道里,机器人穿梭于木板隔出的几个“仓库”中,找到并拿起“货物”,搬运到指定地点放下。
“移动机器人是高度融合的产品,涉及机械设计、传感器、视觉识别等技术,非常考验参赛者的综合编程和调试能力。”项目解说员陈再辉说,比赛3天均有不同任务,最后所有机器人通过大比武决出胜负,比拼十分精彩。
这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3岁。青春的气息、自信的面庞,在赛场上传承技能,撑起“大国工匠”的未来。“可以明显感受到,与以往竞赛相比,这次参赛选手技能水平更加高,操作更加规范,精神面貌也更加亮眼。”本届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裁判长李全利颇有感触。
赛场内外都是技能人才展示的舞台。
仅凭手的触摸就能测量和加工零件的蒙眼配钥匙,操纵飞速旋转的电钻在薄薄蛋壳上钻洞……比赛同期展示的多项“中华绝技”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展现劳动之美、技能之光。
深圳创造、揭阳玉雕、阳江漆器……大赛专门设置了交流展示区域,分为广东省级展区、各地市展区、“三项工程”展区等共44个展区,全方位展示了广东省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
为留住华丽的技能身影,大赛还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不仅设有金银铜牌以及优胜奖,还将同步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按规定颁发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鼓励各地制定本地区奖励政策,对参赛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表达了对技能人才、对工匠精神的尊重与崇尚。
促学习▶▷
推动发展技能人才、技能教育
“大赛对硕士也是一个挑战。”经过四个月准备,站上可再生能源项目竞技场的刘德铁既紧张又兴奋。作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他,现是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新能源技术专业一名从事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师。
在比赛中切磋技艺,赛场就是业务素质提升的“练兵场”,成长成才的“大舞台”。
“这是以赛促学的最好平台,在你追我赶的比拼中激励大家勤于钻研技术、练就过硬本领。”新能源技术是全新的教学专业,从操作工艺和职业素养检验参赛者。刘德铁说,平时在学校受限于场地和设备,参加技能大赛能更真切地了解体验实际操作中的标准和流程,对提升自己动手能力和教学实践有很大帮助。
“00后”与“60后”同台,技校生与博士生对垒。本次大赛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56岁,年龄最小的16岁,学历最高的为博士。这是一场广东技工的巅峰对决,更是各类人才交流学习的平台。
作为全场年纪最大的参赛者,今年56岁的谢裕亮就是抱着“取经”的心态来参加木工比赛。“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也没有获奖的预期,主要是来增长见识的。”谢裕亮直言,随着行业发展的步伐加快,迅速推动木工技术和工具迭代升级,此次参赛就是想向年轻人学习,精进自己的技艺。“过去大部分木工课程以手工为主,未来将引进更多的新设备、新工具,把新的技艺带回去传授给学生。”
在轨道车辆技术项目(双人赛),来自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的谢烺俊年仅16岁。“训练跟比赛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比赛是很高强度,很专注的,能直接暴露出细节方面的问题。”他说,回到学校之后,将加大训练强度,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往国赛、世赛等更大的目标挺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大赛推动技能人才和技能教育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州市技师学院共有9名选手参加本次大赛8个项目的角逐,并对原型制作、区块链应用操作、大数据技术应用等7个项目实施保障。“学院在大赛中学习,在大赛中成长。”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作根说,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互学互鉴的最佳场所,在实战中收获经验,推动学院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模式。
话合作▶▷
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孵化器
赛场内比拼正酣,赛场外同样精彩。本次大赛不仅为全省技能人才提供了竞技殿堂和表演舞台,更是世界技能大赛的练兵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孵化器,搭建起人才联合培养的交流平台,以赛促学培育大国工匠。
12月6日,在大会举办的就业意向对接会现场,27家企业与优秀竞赛选手经过精心匹配和空中双选达成签约。
“在组委会的牵线搭桥之下,与两名选手达成意向签约。”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东瑞说,经过职业技能大赛历练过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技术会更好,他们愿意沉下心扎根技能行业,非常契合公司的发展需求。“我们也将为他们提供优质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上升通道。”
大赛采用线上双选平台和线下会场的形式,搭建优秀选手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双向桥梁”,为本届大赛700余名竞赛选手和广东技工院校往届优秀竞赛选手提供优先进入平台、优先对接企业、优先纳入的“三优先”保障服务,实现企业与竞赛选手远程实时互动,短短数日已提供370个岗位和3437个用工需求。
由企业、协会和选手联袂打造的“技能冠军精英团”也在大赛上正式亮相。这将持续保持竞赛选手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交流联系,丰富优秀竞赛选手学习交流、企业实践的形式,为双方提供就业对接、技能评价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服务和合作。
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大赛不仅为全省技能人才提供了竞技殿堂和表演舞台,更是世界技能大赛的练兵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孵化器。本次大赛搭建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与优秀竞赛选手的供需对接平台,为优秀技能人才在广东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各级赛事也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窗口。”广东省交通城建技师学院副院长刘珺分享了学校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的新收获,“大赛期间,南沙游艇会通过竞赛平台找到我们,计划与学校共同开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的全球认证的ASA帆船驾照培训与认证。”
在本次大赛首次举办的“世赛与技能中国:2021广州高峰论坛”上,政学企研多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共搭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研究,全方位促进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
赛场内外碰撞出交流合作的火花,促成企业和人才合作共赢,实现“广东技工”和广东制造共同成长、人才发展和行业发展相互融合。(记者 周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