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杭州人过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一定少不了春卷。

薄薄的春卷皮里包裹各式的馅料,咬上一口,吉祥如意、迎接新春。

年关,菜场里的春卷生意怎么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岁末忙碌的小店”系列带大家去看一看节前的春卷。

老人家喜欢买皮子自己做

年轻人喜欢买现成的春卷

一走进杨家门农贸市场二楼的黄家春卷,记者就被热闹驱散了寒意。一只只现做现包的春卷垒得整整齐齐。中午十一点多,卖春卷的铺面前排起了四五个人的队伍,基本都是爷爷奶奶。

“年前年纪大的来得比较多,他们喜欢买皮买料回去自己做,等年脚边,来买的年轻人也会多起来,年轻人喜欢直接买做好的,方便吃。”

老板娘王金荣和记者聊着,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也没马虎。她娴熟地转动着面团,起落间,小麦粉团在电磁炉上甩出薄薄的一层圆片,几秒后就能煎成一片春卷皮。

春卷皮十八块一斤,馅料则有各种各样的,甜口的豆沙,咸口的荠菜、雪菜、芹菜。“一斤皮能做四十多个春卷,以前的煤炉小,做得小一点多一点。”

住在附的范奶奶已经是黄家春卷的常客了。“她在这做了十几年了,我认牢她买的。”范奶奶告诉记者,这里的春卷面皮薄,馅料味道好,价格也实惠,“有的地方已经涨到二十多元一斤了。”

范奶奶前几天刚买了一斤春卷皮和荠菜馅,刚做完炸好家里两个小外孙就吃了一半,“闹着要换甜的吃,我今天就来买点豆沙馅,再买点皮子”。

范奶奶是杭州人,每年过年春卷必不可少。“冬笋、荠菜、黑木耳、香菇、豆腐、肉,喜欢什么馅都可以加。”范奶奶在家做好春卷后,十个十个地装进保鲜袋里冷冻起来,“晚上要吃早上拿出来,过年肯定要吃的,多准备点。”

王金荣做了二十年春卷,也积累了很多粉丝,不少老客从滨江、转塘赶过来买。

“我买回去做好给我妈妈带过去。”来自临的吴女士告诉记者。

也有帮同事朋友带的,“上次来我家吃了她就说好,让我帮她买一点”。

小小的春卷,串起的是温暖的人情。

过年前后忙到贴膏药

早四点开始晚七点回家

做春卷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得很。

2000年,王金荣刚从连云港来杭州,给在菜场做春卷的丈夫帮忙。“他在菜场看到做春卷的人多,就看着老杭州人做自学。”

当时的她连面团都握不住,更别说打出又薄又均匀的面皮了。“一开始做的面皮很厚,不好吃,做春卷,调面粉,做春卷皮,都有门道。”

现在店里开了三个炉子做春卷皮,等到正过年的时候,六个炉子一起做都来不及。“早晨四点就起床开始做馅,晚上关门收拾收拾七点左右回家。”一天里,王金荣一直重复着甩面团铺春卷皮的动作,“伤筋啊,有时候疼得厉害”。53岁的她已经落下了手腕疼的毛病,每天晚上回家都要贴膏药缓解缓解。

一年到头赚的都是辛苦钱。除了过年的两个月,别的时间王金荣就和丈夫做长途货运生意。“刚好年底人们都回老家了,货运少了,也是大家吃春卷的时候了。”

虽然辛劳,但她觉得挺满足的,一对龙凤胎也随父母来到了杭州。“两个孩子都很乖,不用我操心。”刚刚放假的女儿正在店里帮忙,把馅料熟练地装进春卷皮里。“多年没回去了,一家人都在这里,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王金荣很多年没有吃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大年夜当天来买春卷的人是最多的,她留得也最晚。等她忙活完回到家里,已经没有时间再准备热乎的饭菜了。“煮个鱼、煮个肉,差不多了。”

一对龙凤胎儿女今年二十岁了,都在杭州读书。“小时候就把他们带来了,他俩也喜欢吃春卷,放假有空了就会过来帮忙。”在店里忙起来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就在一边看着爸妈忙碌做春卷,看着看着自己也会了。“从小看到大,都不用教他们怎么做了。”

有时候收摊了,王金荣就拿几个春卷回家炸给孩子们吃。“有的人家过年才吃,我们想吃就拿几个吃”,她看了看正在埋头包春卷的女儿,冲记者笑了笑。(记者 潘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