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文到读图、刷视频、读数,新闻阅读一直在变。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数据新闻报道,在复杂的新闻事件和新闻数据中,似乎更便于读者的“悦”读。

杭州聚集了大量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又积累海量大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挖掘出很多有趣的新闻。比如,从天猫“双11”大数据可知,国潮品牌正在崛起;从微信2022春节数据报告可知,封面微信红包收发总数超50亿个;从叮咚买菜线上大数据报中可以发现,杭州人最爱吃鲈鱼……

今日起,本报将紧扣新闻事件、热点话题、政策解读等题材,以公开数据为基础,对相关数据进行精准梳理,挖掘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数据新闻呈现给读者。

今年春节,你回家过年了吗?日,每日互动发布的《春节人口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人口流动规模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还是有一大批人选择留下来当“原年人”。

“原年人”,2021年的成为网络热词,是指连续两年就地过年的人, 2022年春节期间,每日互动关注2022年春节期间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就地过年”的人口数据,并对杭州市就地过年人群进行深入洞察。

那么,杭州就地过年的情况如何?哪些人连续两年都选择“留杭过年”?

北京资深“原年人”占比最高,达40.02%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再次被提及,各城市也积极发放了丰富多彩的“就地过年”福利。本次春节人口大数据报告,每日互动对19个城市2022年和2021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人群占比进行了深入洞察。

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重庆、北京、天津、沈阳、青岛的就地过年人群占比排名前五。对比两年就地过年人口情况,北京、天津、沈阳、郑州、西安、杭州、成都、武汉、合肥、长沙、广州11个城市,“原年人”占比同比有所提高。

另一个数据显示,19个城市2022年春节就地过年人群中,资深“原年人”(连续两年均原地过年的人)的占比超过20%。北京资深“原年人”的占比最高,达到40.02%;其次是天津,资深“原年人”的占比为39.13%,上海以39.02%的占比排名第三。

杭州“原年人”增多,超过30%人口选择就地过年

每日互动还对杭州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2022年和2021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人群占比进行了洞察。

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淳安县、滨江区、建德市、拱墅区、西湖区的就地过年人群占比排名前五。对比两年就地过年人口情况,淳安县、滨江区、建德市、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萧山区7个区县(市)就地过年的“原年人”占比同比有所扩大。

同时,每日互动对这批杭州的资深“原年人”进行洞察。数据显示,杭州13个区县(市)2022年春节就地过年的人群中,资深“原年人”占比几乎全部超过30%。其中,富阳区最高,达35.84%;其次是临区,占比为35.41%,桐庐县以35.09%的占比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春节,杭州在“抗疫”战斗中度过,所有在杭的人们,都积极响应防疫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疫”做出努力。

留杭过年的人都在做啥?打卡美食或健身

这些选择连续两年留杭过年的资深“原年人”是什么样的?每日互动通过数据洞察生成了杭州市资深“原年人”人群画像。数据显示,这些人中男占比57.02%,女占比42.98%。其中,25-34岁的年轻人占比达40.80%,是就地过年的积极响应者。对比资深“原年人”和全量人群的年龄分布,25-44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比远高于全量人群,反映出这群人在选择继续就地过年上更积极。从消费水分布看,他们消费能力较强,中、高消费水的人群占比达86.66%。

此外,每日互动大数据对杭州市的资深“原年人”进行了生活属、兴趣偏好、场景偏好等多维度洞察。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资深“原年人”喜欢美食,他们喜欢去逛超市或者用生鲜类APP购买食材在家做饭;他们也注重健康,春节假期也不忘去运动场馆健身锻炼;在家陪孩子刷寒假作业、提升自己的语言水,也会出门去影院看贺岁档电影或者用餐厅推荐APP去打卡喜欢的餐厅……(记者 吴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