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做专才能做精,只有做精才能做久做大做长,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任重道远。近日,不少在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通过先学一步、创新载体、抓好落实,继续用“小身板”汇聚“大能量”。
今年以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极其亮眼,六家登陆科创板,一家在创业板上市。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合肥已评定1037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良性梯度培育格局。其中,“小巨人”企业户数位居省会城市第六位。
打破垄断
为工业机器人安装“大脑”
今年11月,伴随如潮的掌声和快门声,巨一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鸣锣开市。作为本土专精特新企业,它的成长,几乎和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步。
“2009年,合肥获批全国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城市,那一年我们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驱动系统业务领域,着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径探索。”成功并不仅仅是选对了赛道,更需要在这个领域心无旁骛地耕耘。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的研究,确定了“先集成创新再进行单元技术创新”的研发思路,先后开发出涂胶、搬运、点焊、弧焊等机器人,并成功在江淮、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使用。
取得初步成功后,企业研发团队又从国外采购工业机器人裸机,自己安装“大脑”——工业机器人集成控制系统,让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能够完成涂胶、搬运、点焊、弧焊、总装等工作,逐步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同时,还与世界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德国库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机器人系统。
如今,巨一科技快速成长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了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等一批“拳头作品”;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26项;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863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大众在肥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线开通运营……看时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明晰。这家专注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民营企业,也谋定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生态圈合作伙伴抱团,成为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领跑者。”已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巨一科技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在手订单余额已达36.05亿元。
专注细分
开拓创新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门密封条,是冰箱众多零部件中的“小微”部件,却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瞄准这一零部件,本土企业万朗磁塑开拓创新将其做到极致,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走进万朗磁塑生产车间,一条条门封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这里的产品出厂后将直接运至本地家电企业车间。“对于我们而言,已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由于国内和海外市场周期切换,公司订单基本饱和。”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国内冰箱磁性门封细分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
要想成为市场的“常青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制胜法宝。“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目前共有专利205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万朗磁塑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业设计中心、CNAS认证实验室;公司主持制定、修订的三项行业标准已于2013年、2019年分别颁布实施。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成功开发的《TPE冰箱门密封条的研究与开发技术》,曾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受疫情影响较小,整体势头良好,去年利润比前年逆势增长44.8%。”作为国内外家电头部品牌的主力供应商,2020年,安徽万朗磁塑本部在经开区应税销售额12.2亿元,同比增长38.6%。“这个成绩,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合肥良好的营商环境。”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政府在政策资金、产业链对接、招工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除了合肥本部外,万朗磁塑在泰国、越南等国投资建厂,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海外员工数百人,目前经营状态良好。”对于未来,企业也有了明确的目标,专注细分领域努力建成在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合肥评定
1037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主要体现在四个“专”上——专注核心业务补短板、专注细分市场做精品、专注独门绝技显特色、专注创新能力谋突破。
在这些方面,合肥企业均有不俗表现。比如,科拜耳新材料推出的CPP复合冰箱内胆材料,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冰箱行业的“胆裂”问题;恒泰动力狠抓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方向,主营产品在风冷机活塞细分市场上占有率达60%;劲旅环境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N”管理模式,解决了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中固废处理方面的痛点难点……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月24日,2021年度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定出炉,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62家企业为2021年度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记者从合肥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先后6批次评定1037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第6批162家拟评定企业),初步建立了良性梯度培育格局。其中,“小巨人”企业户数位居省会城市第六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合肥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的支持方式更加精准化,由一次性事后奖补,调整为连续三年的持续性资金支持,并将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作为奖补前提条件之一。同时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工业发展目标考核,凝聚市县两级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记者还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今年还推荐科拜耳新材料等41个企业项目入库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库,股权融资需求18.8亿元。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合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梯度培育
今年8月,合肥42户企业入围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以下简称“小巨人”企业)。至此,全市 “小巨人”企业户数累计达61户,占全省(229户)的26.6%、全国(4762户)的1.3%,位居省会城市第六位,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居第15位(含直辖市)。
另外,全市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1户(以下简称冠军企业),占全省(201户)的20.4%;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6户,占全省(2818户)的16.2%;6批次评定1037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第6批162家拟评定企业),初步建立起良性梯度培育格局。
区域分布
合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三大开发区和长丰县,四县区各梯度“专精特新”企业户数占全市比重超50%,其中“小巨人”企业户数占全市该梯度户数比重高达72.1%。
高新区在全市独占鳌头,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户数均位居全市第一,数量远高于其余开发区;四县一市中以长丰县为首,共计培育12户“小巨人”企业,位居全市第二,占全市该梯度户数的19.7%;城区则以包河区为首,培育“小巨人”企业数占四区总数的50%。
上市情况
2021年,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极其亮眼,元琛科技、芯碁微装、华恒生物、工大高科、容知日新、巨一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瑞纳智能在创业板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