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据统计,中国心脏性猝死的人数每年约55万,每日至少1500人心脏骤停,但其中不足1%的人成功获救。心脏骤停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救援需要抢占“黄金4分钟”。
在院外,如果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市民就只能通过拨打120求助吗?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急救措施呢?答案是:使用“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4分钟,或许你能救他/她一命!
为完善我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佛山市卫生健康局统一部署,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正式拉开了我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试点工作的序幕。
近日,根据相关实施方案,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针对轨道交通系统开展了AED安置工作暨急救知识培训,提高了我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及乘客的急救知识和实操技能。当天还完成了首批广佛地铁佛山段15个站点的AED配置安装工作。
佛山再添“救命神器”AED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经过前期与佛山轨道交通系统各单位的研讨部署,11月3日上午,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广佛地铁新城东站,开展地铁线路的AED安装和现场急救培训。
这天,首批广佛地铁佛山段15个站点的AED配置安装工作全部完成,佛山市AED布点安装工作的序幕就此正式拉开。
“通过对流行病学的案例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在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配置安装AED十分有必要。”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何超凡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在全市分步推进AED的配置安装工作。
“黄金4分钟”如何救人一命?
10月28日下午,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组织轨道交通系统相关人员召开了AED安置工作暨急救知识培训会。
本次会议由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张文俊主持,就佛山市AED安置相关事宜及急救知识展开研讨与培训。张文俊对轨道交通各站点相关负责人提出的有关AED配置安装工作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与会人员也了解了2021年我市AED安置布点的工作计划。
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童要聪向参会人员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原理与操作流程,以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功能作用与规范操作流程,并通过“图片+提问互动”的形式强调操作要点。
现场,童要聪还为与会人员演示了从发现判断心脏骤停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术、使用AED规范操作到结束救援的整个过程,运用图片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逐一为大家讲解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实操演练:发现患者→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判断患者意识→呼叫群众协助拨打120求助并迅速拿取就近的AED→判断呼吸和颈动脉搏动→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AED送达)
“1下、2下、3下……30”,跟随童要聪的按压节奏,现场的人员也跟着数数,直至AED送达事发地点。打开电源、贴上电极片、执行除颤……培训过程中,童要聪重点示范了AED的规范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对“开、贴、电”等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演练结束后,参会人员主动上台体验心肺复苏术与AED操作的整个流程,并在培训讲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练习,现场体验学习的氛围浓厚。
童要聪强调,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而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率却不足1%,及时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拯救一个完整的家庭;为避免过多的悲剧再次发生,国家大力推广AED安置。
她呼吁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急救知识,轨道交通的人流量巨大,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掌握急救基本知识与AED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救和急救能力。同时,她建议向乘客普及急救基本知识和AED的性能特点,共同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提升应急救护知识的覆盖面。
佛山市轨道交通局运营监督与执法科副科长王俊山表示:“院前急救体系已成为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积极推广AED,全面完善我市的院前急救体系,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好事。各轨道交通站点应积极配合做好AED安装工作,组积工作人员学习掌握急救知识与AED的使用方法。相信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这张院前急救之网,一定能够更加有力地保障全市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今年,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得到了市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采购了首批共120台AED,将在地铁站、高铁站、火车站、轻轨站、汽车站、公交枢纽、体育场馆、公园、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配备AED。接下来,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将组织开展AED配置所在场所相关人员的急救培训,并通过各类媒体多层面、多途径向大众普及公共急救基本知识,提高大众对AED的认知程度,提升普通民众急救技能水平。(记者岑梓铧 通讯员傅永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