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派出法庭,发挥司法大作为,以实际行动护航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9月,宜兴法院官林法庭以4位法官、7位书记员的“配置”,在审理阶段为线缆企业追回应收款3.4亿元。面对每起标的额上百万、千万元的大案,这个小而精的派出法庭充分发挥“地利人和”优势,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宜兴市官林镇是全国闻名的线缆产业集聚地,被誉为“电缆城”。对镇上大大小小的线缆企业而言,官林法庭为其追回的不仅是劳作的“血汗钱”,更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官林法庭庭长季仲介绍,线缆企业的客户不少都是房地产的工程承包商,订单跨度时间长,一旦出现承包方不能及时结算工程款的情形,线缆企业的货款回收就将受到直接影响。此外,线缆企业还要经受原材料买卖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资金压力巨大。

截至今年9月,官林法庭正常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7.77%,平均审理天数33.83天,在无锡全市31个派出法庭中排名领先。高效率得益于官林法庭对组织架构的不断优化。2019年,官林法庭率先探索建立书记员辅助团队集约化管理的创新模式,打破原有的员额法官办案团队包案到底的模式,将立案、保全、送达、开庭等环节拆分开,每个环节分配专人进行负责。“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书记员忙闲不均的工作状态,更避免了整个案件因为某个人的因素被整体搁置的尴尬情况。在专人专事的规范流程中,大家的工作熟练度不仅增加,也各自形成一套自己的办案方法,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季仲说。

“能为企业多要回一分钱,就是让企业的生存环境好一分。”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官林法庭与当地行业协会形成有效联动,引入业内专家参与涉线缆案件的调解。今年8月,官林法庭联动业内专家一起,为安徽某工程有限公司与江苏某电缆有限公司完成了一场合同纠纷的调解。在法官的释法说理和业内人士的深入分析下,仅半小时,双方便协商通过了调解方案,工程公司同意分期履行给付义务,并当场支付了100万元货款。目前,其余200多万元货款也已全部到位。

随着司法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法庭的司法履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十年前我们的法官经常要带着书记员四处出差进行保全,现在鼠标一点就能查询冻结,很方便!”相关人士如此表示。据悉,官林法庭统筹利用线上线下途径,在坚持高效保全传统的同时,集约化完成各类财产的保全工作,最大程度提高保全效率,审判质效全面提升,让当事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记者崔欣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