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很多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可生食鸡蛋的广告,这些广告都重点强调“符合日本食品标准,可以生吃”。在一些超市和电商网站上,可生食鸡蛋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在受欢迎的同时,生吃鸡蛋是否卫生,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只鸡蛋,生吃下去到底卫不卫生,关键要排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危害。从众多可生食鸡蛋的广告来看,它们都无一例外声称不含沙门氏菌等致病细菌。这成了可生食鸡蛋的最大卖点。
不过,目前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并没有关于鲜鸡蛋沙门氏菌等含量的明确规定。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GB 2749—2015),在“微生物限量”类别中,只规定了菌落总数,同时要求“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而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即食蛋制品的沙门氏菌含量应为0,至于鲜鸡蛋的沙门氏菌含量,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说,面对“可生食鸡蛋”这一新事物,食品安全的规范暂时还处于空白地带。
一方面是可生食鸡蛋销量迅速增加,一方面是关于鲜鸡蛋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这一现状也呼唤相关卫生健康规范尽快出台。虽说相关企业均声称所销售的可生食鸡蛋符合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但那毕竟是外国标准,并且完全依赖企业自身的质量管控,仍然缺乏可监督的规范。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可生食鸡蛋制定质量安全规范,应尽快有所行动。
可生食鸡蛋卫不卫生,这属于事实判断;鸡蛋要不要生吃,则属于价值判断。消费者也应当看到,“可生食”指的是质量标准,并不等于一定要生吃。而且早已有营养专家表示,如果生吃鸡蛋,人体对鸡蛋中蛋白质的吸收效率较低,孕妇、儿童等群体,最好还是吃熟鸡蛋。因此,对市面上出现的可生食鸡蛋,不妨从上述两个层面来理解,能不能生吃,属于食品安全层面,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卫生标准;要不要生吃,属于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市场应当提供完整充足的信息,由消费者自行判断。
小小一只鸡蛋,引发诸多讨论。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红线,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到首位;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做到有规可循;消费者也要避免盲目跟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式。(记者王俊勇)